美國總統特朗普就任以來,擴大美國制造為核心政策之一,為降低美國以關稅施壓的沖擊,中國臺灣科技大廠陸續擬具擴大美國生產布局的計劃。除最受到矚目的指標廠、半導體龍頭臺積電外,華碩及技嘉等服務器代工廠、硅晶圓大廠環球晶、電源供應器大廠臺達電等,美國市場的布局已全面動員,或將已有的基礎強化并擴大產能,擴大關稅壁壘的競爭優勢。
臺積電響應美國制造,2020年對外宣布在亞利桑那州設廠后,投資金額一路攀升,目前總金額估計達650億美元,建三座先進制程晶圓廠,生產4nm至A16制程,而隨著特朗普上臺,美國制造恐使上述的規模進一步擴大。
值得注意的是,外傳除了擴大暨加速投資外,一條龍芯片生產、先進封裝廠在考慮之列,被要求與英特爾合作也是選項之一。
鴻海、廣達、和碩、仁寶等主要科技廠商,原本于美國皆有生產基地,隨特朗普上任,進一步在現有基礎上深化美國布局。鴻海去年11月公告,投資10.7億元新臺幣取得美國得州土地及廠房,擴產AI服務器產能;廣達去年11月也宣布斥資72.8億元新臺幣增資美國子公司QMN,和碩印第安納州據點可調整為組裝產線,且會與友商合作在美國其它地方進行生產。仁寶則表示,考慮在北美設置生產基地,得州電力基礎設施完善,是首選地點之一。
在加州地區已設立AI服務器相關研發中心的緯創,產線已經投產;OEM廠包括華碩、技嘉、華擎,以及今年正式加入AI服務器戰局的微星,皆在此區域落地產線。另外,英業達將既有于得州的售服中心廠區納入評估,將視情況機動規劃,以應對在地生產需求。
環球晶去年12月與美國商務部簽署正式最終協議,將獲得美國《芯片與科學法案》最高4.06億美元補助,美國得州GWA新廠也成功試產12英寸先進制程晶棒及12英寸先進拋光矽晶圓,環球晶得州廠及密蘇里州廠可望在2025年上半年達到補貼里程碑,并在2025年底,獲得第一筆補助金入帳。
服務器滑軌大廠川湖的北美廠,將于2025年底至2026年初投產,因現有中國臺灣的產能,可將稼動率拉高至130%~140%,北美廠正式投產之前,產能無虞。
系統電美國得州設廠規劃今年導入量產,包括得州新廠將生產TPMS(胎壓偵測器)、IPC、鋰電池模組等等,未來也會設置一條全自動BBU生產線。
來源: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