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13日,由中國公路學會交通與能源融合發展工作委員會主辦的第二屆交通與能源融合發展技術論壇在湖北武漢舉辦。華為數字能源智能充電網絡領域總裁王志武受邀參加,發表了“共建超充產業生態,共贏全電物流新機遇”的主題演講。
華為數字能源智能充電網絡領域總裁 王志武主題演講
在當今全球化的經濟環境中,物流需求持續攀升,伴隨而來的是海量的能源消耗。根據統計,全球約有2200萬輛重型卡車,每年消耗高達5400億升燃油。這種巨大的能源需求不僅推動了物流行業的發展,也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問題。重卡的燃油消耗直接導致了全球每年約3.86億噸的二氧化碳排放,以及顯著的空氣污染。因此,推動新能源重卡顯得尤為迫切。但由于氫能和LNG價格較高且受區域限制,電能在百家爭鳴的能源體系中一騎絕塵。
重卡超充 時代的最優選擇
在電動重卡的補能技術中,主要未來有兩種方案:換電和超充。
業界曾寄希望于換電,換電站本質是在部署了充電設備的基礎上,增加換電機構設備、換電電池及其配套站房,導致其建設成本高;其次,換電站還需要額外的管理和維護,這又增加了運營成本;而且,換電方案在車型和電池規格上標準不統一、不開放,僅能用于封閉場景。
相比之下,超充站建設相對簡單,可以廣泛部署于高速公路、物流中心等關鍵節點,便于重卡司機快速找到充電站。而且超充站能夠同時服務多種類型電動汽車,包含重卡、輕卡、乘用車等,這種高兼容性導致高利用率,使得整個充電網絡更加經濟和實用。
王志武認為,超充技術是可以解決以上重卡領域的關鍵問題和挑戰。其技術路線具備以下優勢:
■ 低成本:重卡超充站建設成本是對應換電站的40%左右,土地占用減少50%以上。
■ 高兼容:超充站可以同時支持超充重卡、普通重卡、輕卡和乘用車等,即使在運力波動的情況下也可以隨時調整商業模式。
■ 易維護:超充站人工維護成本極低,有效節省運營成本。
業界領先 華為15分鐘重卡超充方案
兩年鑄一劍,華為攜手生態伙伴一起打造業界領先的15分鐘重卡超充方案,推動重卡全面電動化。重卡超充方案提供兆瓦級充電功率和千安級充電電流,實現15分鐘的快速補能,對物流電動化運力的“零打擾”。
華為呼吁伙伴一起共建高質量超充生態,推進物流超充網絡無縫覆蓋,實現“全電物流”。讓物流車和乘用車閑忙互補,提升服務區充電站利用率;讓物流車和乘用車區位互補,優先發展70%充電虧損服務區;讓物流車和風光能量互補,就地消納高速沿線風光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