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市場需求的增長,光醫療設備市場不斷擴大,國產化進程也在加速,還在不斷向更多醫療領域拓展,光醫療技術創新應用的前景非常廣闊。近日,第十屆國際第三代半導體論壇&第二十一屆中國國際半導體照明論壇(IFWS&SSLCHINA2024)在蘇州召開。
期間,由朗明納斯、北京創盈光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協辦支持的”光醫療技術創新應用論壇“上,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康復與治療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崔錦江,佛山市中昊光電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市場運營總監朱明,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呂金光,北京創盈光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何軍,哈爾濱醫科大學副教授宋武琦,蘇州大學教授董建飛等嘉賓們齊聚,探討光醫療技術創新應用。哈爾濱醫科大學教授張鳳民,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康復與治療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崔錦江共同主持了分會。
張鳳民
哈爾濱醫科大學教授
崔錦江
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康復與治療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光學技術糖足微循環監測與干預應用研究》
朱明
佛山市中昊光電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市場運營總監
《全色域光源在光療愈中的應用探索》
呂金光
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
《Micro-led研究進展及在光醫療領域的應用展望》
何軍
北京創盈光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
目前市面上的醫療級可穿戴設備主要通過對傳統醫器改進,使其向可穿戴、便攜、智能化方向發展??纱┐麽t療器械在健康監測、疾病治療、遠程康復等方面具有廣泛應用。北京創盈光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何軍做了”LED在可穿戴醫療中的技術進展及應用探討“的主題報告,分享了可穿戴醫療產品、LED可穿戴光療適應癥的市場需求,以及LED可穿戴光療產品,柔性LED可穿戴技術探索等。報告指出,健康需求增長、應用優勢顯著、非侵入性優勢等是可穿戴醫械的驅動因素,同時也面臨著產品功能單一,用戶體驗不佳;缺少真正的醫學價值等挑戰。
宋武琦
哈爾濱醫科大學副教授
哈爾濱醫科大學副教授宋武琦做了”630nm紅光PBMT通過腸道微生物群依賴的腸關節軸調控機制治療類風濕關節炎(RA)“的主題報告,分享了相關研究成果。報告指出,腸關節軸介導TNF-α誘導的RA的發病和PBMT的療效;腸道微生物群主要通過氨基酸代謝物調節PBMT對RA的影響;腸道微生物群代謝物在腸關節軸中的作用取決于關節中代謝酶的水平;PBMT可恢復腸道微生物群的穩態,其特征是梭菌屬、乳桿菌和嗜酸乳桿菌的增加;其中氨基酸代謝產物(丙氨酸和N -乙酰天冬氨酸)起著關鍵作用。
董建飛
蘇州大學教授
蘇州大學教授董建飛做了”紅-紅外波段的三種光療減少由受損線粒體誘導的氧化應激的效果研究“的主題報告,分享了與線粒體受損有關的疾病,PBM的進展,材料和方法等研究進展。報告指出,研究發現紅色/NIR LED PBM療法可以緩解線粒體受損細胞的氧化應激,從而可能能夠防止它們進一步退化。因此,這些療法可以成為治療線粒體功能受損相關疾病的有效選擇。然而,由于它們不能將ROS水平恢復到正常細胞的水平,這也表明這些療法可能無法完全修復線粒體中受抑制的復合物。體外模型中的癌性SH-SY5Y細胞系應替換為與疾病密切相關的其他原代細胞系。一個有前景的新方向是提高線粒體功能降低的精子和卵子的生育能力。對PBM對細胞代謝和氧化還原信號傳導的影響的深入理解仍有待揭示PBM修復受損線粒體功能的機制。
(根據現場資料整理,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