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理工大學“新能源并網與消納”科技創新團隊6名“00后”青年學生,將先進控制理論應用于分布式光伏系統的具體運行場景,在光伏系統穩定性預測平臺方面取得新突破,旨在解決新型電力系統抗擾動能力弱的難題,有望提高新型電力系統的穩定性與智能化。項目經南方電網科學研究院項目合作專家組評定為國內領先水平,研發成果為我國多家單位提供了智能化穩定裕度預測平臺。
新型電力系統是以確保能源電力安全為基本前提,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電力需求為首要目標,具有清潔低碳、安全可控、靈活高效等特征的電網架構。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新型電力系統,是“雙碳”背景下能源電力轉型發展的方向。目前,大量電力電子器件的接入使得電力系統穩定性降低,影響各類新型儲能技術落地,限制了新型電力系統走向智能化的進程。
在大連理工大學的導師的指導下,“00后”青年學生沈琦豐、宋鵬宇、張殿帥等6人,將科研方向瞄準新型電力系統一線,開始自主設計系統模型。經不斷探索和反復論證攻關,他們成功開發出一種分布式光伏系統穩定裕度預測平臺。利用該平臺,可識別光伏系統運行模式切換,實現系統運行狀態自適應調整,從而大幅節約成本并提高系統性能。
據了解,在大連理工大學科教融合人才培養政策的支持下,“新能源并網與消納”科技創新團隊已在多項關鍵技術上實現突破,形成發明專利6項,發表高水平論文8篇,獲得軟件著作權4項。
內容來源:大連理工大學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