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meta Connect大會上,meta公司CEO馬克·扎克伯格正式發(fā)布了新款AR眼鏡——Orion。meta Platforms公司(原Facebook)開發(fā)的首款增強現(xiàn)實(AR)眼鏡Orion,確實采用了碳化硅(SiC)材料,這標志著碳化硅的應用正在擴展到新興的“元宇宙”領域。Orion的研發(fā)歷時10年,耗資十億,其重量僅為98克,解決了整體尺寸、重量、散熱續(xù)航和彩虹偽影等影響長時間佩戴體驗的難題。
AR眼鏡采用碳化硅材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高折射率:碳化硅的折射率高達2.7,遠高于傳統(tǒng)光學玻璃的折射率,這使得Orion AR眼鏡能夠實現(xiàn)更大的視場角(FOV),提供更寬廣的視野。
輕量化:碳化硅材料的使用,使得Orion AR眼鏡成為目前最輕的AR眼鏡之一,極大地提升了佩戴的舒適性。散熱性能:碳化硅材料的高耐熱性和導熱性,通過創(chuàng)新方法解決了AR眼鏡的散熱挑戰(zhàn),提高了設備的穩(wěn)定性和使用壽命。
彩虹偽影問題:碳化硅波導方案設計解決了AR眼鏡中常見的彩虹偽影問題,提供了更清晰的顯示效果。
波導技術:碳化硅波導技術可以實現(xiàn)更緊湊的光學設計,這對于縮小AR眼鏡的體積和重量非常有利。此外,碳化硅波導可以實現(xiàn)更高效的光束傳輸,減少能量損失。
成本效益:雖然碳化硅材料本身可能成本較高,但通過提高加工效率和材料利用率,可以降低整體成本。
此外,碳化硅的使用可以減少對其他更昂貴組件的需求,從而在長期內(nèi)實現(xiàn)成本節(jié)約。碳化硅材料的這些優(yōu)勢,使其在AR眼鏡領域的應用前景非常廣闊。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成本的降低,碳化硅材料的應用前景非常廣闊,已經(jīng)在多個行業(yè)廣泛應用,包括高性能計算、5G通信、新能源汽車和可再生能源等領域。為什么AR眼鏡要用碳化硅?
在 VR 頭戴設備中,要使消費者更有沉浸感,顯示器視場 (FOV)是非常關鍵的參數(shù),這需要用到平面波導技術。而更大的FOV可以實現(xiàn)更遠、更大的視覺效果,這就需要提高波導光學鏡片的折射率。但問題在于,傳統(tǒng)光學玻璃的折射率僅為2.0,嚴重限制了波導FOV。而碳化硅是比玻璃更理想的光學材料,其折射率高達2.7,單層碳化硅波導理論上能夠支持大于80°的全彩成像,相比之下,傳統(tǒng)玻璃單片能夠提供的最大全彩色視場角不超過40°。碳化硅的高折射率還有另一個優(yōu)勢,目前的波導設計通常使用兩片或三片獨立的玻璃—每片玻璃用于一種顏色(或一片用于兩種顏色)。
而SiC實現(xiàn)了將三通道顏色(紅、綠和藍)組合成單片波導,這大大改善眼鏡的尺寸、重量和成本,而且SiC更堅固耐用。碳化硅波導還解決了 AR 眼鏡中常見的彩虹偽影問題,為用戶提供了更清晰的顯示效果。熱量管理是 AR 眼鏡面臨的一個長期挑戰(zhàn),他們利用鏡片本身進行散熱,通過一種創(chuàng)新方法解決了這一問題碳化硅AR眼鏡的普及化還有一段路要走。
Orion眼鏡的生產(chǎn)成本約為1萬美元,大部分成本來自于碳化硅鏡片,并且由于鏡片的加工良率太低,meta公司差點放棄這個項目。幸運的是,中國廠商慕德微納(杭州)科技有限公司通過激光加工技術,極大地提升了碳化硅鏡片的良率問題,也大幅提升了加工效率、材料利用率,從而幫助降低碳化硅鏡片的成本。隨著中國成熟的碳化硅產(chǎn)業(yè)鏈和加工體系的進一步發(fā)展,有望幫助降低AR眼鏡的成本,使這項技術進一步普及。因此,AR眼鏡市場確實有可能成為碳化硅材料的新藍海市場。
來源:芯片崛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