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盛機電(300316)8月27日發布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公司于2024年8月26日接受209家機構調研,機構類型為QFII、保險公司、其他、基金公司、海外機構、證券公司、陽光私募機構。 投資者關系活動主要內容介紹:
問:公司2024年半年度業績情況
答:報告期內,公司繼續貫徹“先進材料、先進裝備”的發展戰略,強化光伏裝備創新,加速推進半導體設備國產替代市場進程,快速提升新材料產業規模,加強人才儲備,全面提升組織管理效能,實現營業收入1,014,721.54萬元,同比增長20.7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09,632.96萬元,同比下降4.9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209,407.12萬元,同比增長1.02%。
問:請問公司半導體設備業務進展
答:在半導體行業復蘇及裝備國產進程加快的發展趨勢下,公司半導體設備訂單增加。同時,公司加速延伸半導體產業鏈核心裝備布局,快速推進半導體裝備國產替代市場進程。 在硅片端,公司在國產半導體長晶設備中市占率領先,今年又成功開發12英寸干進干出邊拋機、12英寸雙面減薄機,并相繼進入客戶驗證階段; 在功率半導體領域,成功研發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8英寸單片式和雙片式碳化硅外延生長設備,提升設備的單位產能,有效降低生產成本。 成功開發應用于碳化硅襯底片和外延片量檢測的光學量測設備,實現碳化硅量檢測設備的國產化。 在晶圓及封裝端,成功開發12英寸三軸減薄拋光機及12英寸減薄拋光清洗一體機。12英寸硅減壓外延生長設備順利實現銷售出貨,ALD設備處于驗證階段。
問:請問公司光伏設備進展
答:報告期內,公司持續加強研發技術創新,大力開發新產品,在光伏行業進入去庫存且競爭加劇的行業背景下,降本增效成為發展的迫切需求。公司基于產業鏈創新視角,公司協同下游戰略客戶在產品技術和工藝、自動化和智能化以及先進制造模式等領域持續進行創新,一體機產品實現了設備內的智能化集成,一體化工廠實現了設備間的智能化集成以及生產工藝的集成,大幅降低客戶的生產運營成本。在電池端,公司快速推進管式PECVD、LPCVD、擴散、退火、單腔室多舟ALD和舟干清洗等光伏電池裝備的新產品進程,相關設備在行業主流廠商小規模量產測試中,差異化的設計和工藝創新,在穩定性、均勻性以及生產效率和良率方面效果顯著,并成功實現電池設備出口突破,產品性能得到海外客戶的高度認可。在光伏行業由高速發展到競爭加劇的產業進程中,公司通過不斷的研發技術創新,以創新型產品大幅提升公司的競爭能力和抗周期波動能力。
問:請問公司對于光伏設備出海有何展望
答:公司基于國內發展取得的市場地位和品牌知名度,在國內光伏行業引領全球化發展的大背景下,積極拓展海外業務,大力推進國際化步伐,先后拓展了土耳其、挪威、墨西哥、越南以及美國等國際市場,通過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贏得國際客戶信賴,進一步強化國際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 報告期內,子公司浙江晶盛光子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電池片設備成功出口海外客戶。此次晶盛光子出口海外的產品包括PECVD、 LPCVD和管式低壓磷擴散爐三款最新設備。這三款電池片設備此次出口海外,將在很大程度推動高效電池技術擴產,更好滿足全球不斷增加的清潔能源需求。
問:請問公司碳化硅襯底片進展
答:報告期內,受益于新能源車的持續發展,碳化硅材料需求快速增加,特別是8英寸碳化硅襯底,因其更高的利用率而更受行業青睞,產業鏈產能逐步向8英寸轉移。公司緊抓行業發展趨勢,快速推進8英寸碳化硅襯底產能爬坡,同時積極拓展國內外客戶,市場拓展成果顯著,產能和出貨量快速增加。
問:請問公司坩堝、藍寶石、金剛線進展
答:今年上半年,隨著消費電子和LED行業復蘇,在LED二次替換以及Mini/MicroLED等新應用領域拓展的需求拉動下,藍寶石材料需求逐步復蘇,公司快速響應市場,實現藍寶石材料的同比快速增長;同時積極加強研發創新,成功實現1,000kg超大尺寸藍寶石晶體生長,為大尺寸藍寶石材料的產業化奠定堅實基礎。公司打造石英坩堝全自動化的生產平臺,提升高品質產品一致性,大幅提升坩堝使用壽命,石英坩堝產品市占率進一步提升。同時,公司積極推動金剛線二期擴產項目建設,快速提升鎢絲金剛線產能,金剛線產能及出貨量持續增長,積極推進更細鎢絲金剛線的研發進展及產業化進程,以更高的穩定性和良率提升核心競爭優勢。
問:請問公司目前在手訂單是否正常執行,如何來控制客戶風險
答:公司目前的在手訂單基本為下游頭部客戶的訂單,整體付款履約情況良好。公司在市場開拓過程中,通過加強盡調等多渠道了解目標客戶經營情況,重點發展規模大、經營實力強及財務狀況良好的大型優質客戶,實行嚴格的客戶信用管理制度,簽訂規范的商業合同,推行穩健的賬期管理,以降低訂單履約風險。
問:請問公司未來的發展戰略
答:公司將繼續貫徹“先進材料、先進裝備”的發展戰略,強化光伏裝備創新,加速推進半導體設備國產替代市場進程,提升材料產業規模,推動公司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