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消息,據最新數據顯示,上海思朗科技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新增茅臺旗下茅臺科創(北京)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茅臺金石(貴州)產業發展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和鳴汐股權投資基金(海南)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等為股東,同時,該公司注冊資本由約1250萬元增至約1375萬元。
公開信息顯示,思朗科技2016年6月成立于上海,是一家致力于國產自主處理器內核研發、芯片設計和應用服務的高科技企業。
本次投資方之一的茅臺科創基金于去年9月成立于北京,注冊資本2億元,由茅臺集團出資1.9億元,茅臺基金公司出資0.1億元。茅臺集團方面表示,設立該基金希望能助力子公司提升科創能力,發揮國有資本的引領作用和杠桿效應,為科技成果邁向市場化、產業化提供更為充足的金融支持。
自成立以來,茅臺科創基金相繼投資了珈硅能源、星賽生物、虹摹生物,思朗科技則是該基金公開投資的第四家高科技企業,也是首家芯片企業。
貴州茅臺為何要跨界做投資?
一方面,自2013年起,茅臺酒公司開始在每瓶茅臺酒上植入茅臺酒芯片,集團本身需要大量優質的防偽芯片;與此同時,未來幾年芯片產業屬于調整期,正需要大量資金推動,“而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和5G等技術不斷推進,計算芯片市場廣闊,國產自主可控的芯片研發企業將成為市場追捧的明星,思朗科技本身也具備一定的技術和團隊優勢。”
一方面歸結于貴州茅臺賬戶上趴著的超千億的“閑錢”,在過去的2023年,貴州茅臺營收和凈利潤創下歷史新高。根據貴州茅臺發布的2023年年度報告,其營業收入1476.94億元,同比增長19.01%;歸屬凈利潤747.34億元,同比增長19.16%;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金額為665.93億元,同比增長81.46%;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達到1503.6億元。
另一方面,這也與茅臺經營戰略有關。在茅臺集團2024年度科技創新工作會上,時任茅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丁雄軍表示,要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茅臺是一家傳統企業,也是一家現代企業,未來發展要圍繞茅臺在物質科學、生物科學、生命科學等的創新鏈,加速發展新興產業,謀劃布局未來產業。”
丁雄軍坦言,加快對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布局,打造未來產業發展新空間,可以為茅臺高質量發展探索新的增長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