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聚力,共赴山海。“百名院士常州行”活動匯聚了全國各領域“最強大腦”,他們或為常州籍,或在常工作生活,或與常州淵源深厚,情誼綿長。這些“大咖”們正把對常州的關心化為強勁助力,推動我市闊步邁上新征程。
作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微電子技術領域的著名專家,郝躍院士對常州有著特殊的感情。該校前身是1931年誕生于江西瑞金的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無線電學校,首任校長王諍就是武進人,而他與王諍,都為中國通訊領域作出了突出貢獻。
不同的時空,相同的領域,不僅讓常州與千里之外的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走到了一起,也讓“晚輩”郝躍把他領銜的寬禁帶半導體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常州分中心落在武進。
“說起寬禁帶半導體,就要從什么是半導體講起。”談起他熟悉的專業,郝躍的話變得多了起來。
半導體材料的導電性,介于導體和絕緣體之間,它既不像銅、鐵、金、銀那樣導電性能好,也不像橡膠、玻璃、木頭等絕緣體那樣不導電。半導體材料最大的優勢,就是其導電性可以任意調控和改變,比如硅就是天然的單半導體材料。寬禁帶半導體的導電性更接近絕緣體,這類材料具有耐高溫、耐超高壓、高功率輸出、抗輻射性強、高頻性能強等特點,跟硅材料性能實現互補,因而在太陽能光伏、LED照明、各類傳感器、航空航天、汽車電子等多個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恰恰,半導體產業和寬禁帶半導體產業在常州都擁有一定的產業基礎。”郝躍說。
常州目前已形成了特色工藝半導體產業,這一產業既是未來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也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近年來,常州積極搶占半導體產業新高點,制定出臺《化合物半導體產業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統籌布局半導體材料、核心設備、芯片設計、晶圓制造、模組封裝等全產業鏈環節,力爭三年內化合物半導體產業規模突破300億元。其中,武進作為全市半導體產業發展的主陣地,聚焦化合物半導體制造、特色集成電路設計等重點方向,集聚了承芯半導體、縱慧芯光、快克智能裝備、楠菲微電子等一批行業知名企業,正全力打造中國化合物半導體產業新地標。
“常州的特色工藝半導體產業,與我的科研領域高度契合。”他透露,下一步,西安子電科技大學還將與常州大學共建王諍學院。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是以電子與信息學科為特色的高校,而電子信息又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和關鍵,它推動高新技術、網絡技術和各種新業態的不斷發展。郝躍介紹,王諍學院成立后,主要目標就是培養電子信息領域的高層次人才,同時依托寬禁帶半導體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常州分中心,進一步把高校成果與常州企業進行嫁接。“實際上,我們學校已與常州部分企業開展了合作,擁有良好的合作基礎,相信未來在校地雙方的共同努力下,能協同做好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等多項工作。”郝躍說,在化合物半導體的器件和相關材料研發中,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已形成了一大批科技成果。特別是在“氮化鎵射頻器件的研發及產業化”項目中,已突破相關核心技術,希望能盡快跟常州的企業合作。
談及未來,郝躍認為,常州的半導體產業做大做強,必須堅持創新走差異化發展之路。
“我建議常州發展特色工藝,專注于功率器件、射頻器件、傳感器件和新能源相關的器件,這些器件最大的特點就是材料比較多,主要是化合物半導體。另外,這些器件對線寬尺寸沒有那么大的限制,我們可以利用材料實現相關設備的國產化,在這方面常州是有優勢的。”
他特別強調,企業要發揮創新的主體作用,不僅在應用端,更要在基礎研發和制造端發力,形成半導體產業鏈閉環。同時,瞄準一些新興領域,不斷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常州科技創新的氛圍濃厚,也出臺了很多政策,鼓勵創新。”郝躍說,這些都讓科學家和企業家充滿信心,把這一產業做大做強。
來源:常州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