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球半導體行業整體低迷,作為全球電子產品制造流通的樞紐,我國全年累計進口集成電路金額也同比下降15.4%。即便3月PMI指數上升到50.8,很多人還是充滿疑慮,半導體行業會不會全面復蘇?哪些新技術突破能引領行業復蘇?
4月9日,2024九峰山論壇暨化合物半導體產業博覽會在武漢光谷科技會展中心正式開幕。本次展會聚集了半導體產業鏈的領軍企業,9位國內外院士、300多名行業領軍人,以及800多家企業代表。
化合物半導體產業博覽會作為中國半導體行業的方向標,我們也希望透過這次展會,一窺2024年半導體行業的市場新生。
產業鏈,每個環節都來了
化合物半導體產業博覽會位于武漢光谷科技會展中心,超過1萬平方米的展館 布置了全球200多家化合物半導體廠商的展臺,覆蓋半導體材料、設備、檢測、設計、制造及封測、終端應用等全產業鏈及科研機構與孵化機構平臺。
在華工科技展臺,1.6T高速硅光模塊產品正被眾人圍觀,這是該產品繼在2024OFC美國光纖通信博覽會全球首發后,在國內的首次正式亮相。此外,全芯微/力冠微電子/芯聯集成/至純科技/佑倫真空/航天三江激光院/新毅東也都帶來了產品作展示。
除了中國本土廠商以外,還有來自英國、法國、德國、奧地利、比利時、美國、日本等十多個國家的15家國際頂級企業參展,其中3大國際頂級展商SPTS,NCT,BelGaN是首次亮相中國展會。
而更多的中小型企業在規模上雖然不大,但卻是產業鏈上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掌握著被國際廠商卡脖子的突破技術。只要堅持初心,我們相信從這些企業中一定會走出一些隱形冠軍。
技術競爭,誰能執牛耳?
新技術交流永遠是展會最火爆的節目。2024九峰山論壇暨化合物半導體產業博覽會開幕當天就為我們送上了饕餮盛宴。院士專家們聯袂帶來了11個精彩的主旨報告。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尤政帶來《微系統,大作為——智能微系統技術》主旨演講。他介紹,全球半導體技術和集成電路發展呈現出幾個趨勢,其中之一就是“做小,做到極限”。
尤政以著名的智能微系統“智能灰塵”為例:毫克級重量的系統被做成像灰塵一樣,撒出去以后可以飛、可以偵查。他認為,智能汽車、飛機中的成百上千個傳感器、消費電子產品、穿戴醫療設備、人形機器人中的傳感器,以及利用芯片上的器官來模擬組織再生的“芯片肺”等,都需要應用到微系統技術,而微型化主要是靠半導體工藝。
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劉勝則帶來了一種數字孿生技術,能解決芯片封裝設計與制造的難題。劉勝團隊提出,通過建模仿真來確定最優工藝窗口。在他們的實驗下,焊料層厚度不均勻性小于10%,仿真精度達到90%以上,有效解決了因焊料印刷不均勻導致芯片傾斜的世界性難題,可以幫助芯片和封裝企業快速迭代,實現極致可靠的產品目標。
制造業,尤其是先進制造業,技術往往決定了企業未來幾年的命運,論壇及展會上企業和團隊帶來的新技術/新方案,讓我們對這些企業的發展以及半導體產業的未來充滿期望。
黑夜已過,2024充滿希望
2024年,隨著國內宏觀經濟整體復蘇預期增強,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對新質生產力的支撐作用日益增強。
第三代半導體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吳玲發布的《第三代半導體產業發展報告(2023)》明確表達了這個觀點。同時她還從形勢政策、市場應用、生產供給、企業格局、技術進展等五大方面進行了詳細分析,并對超寬禁帶半導體材料、專用裝備、標準等相關進展進行總結。
本次展會上,光安倫基地項目等12個項目在武漢集中簽約,總金額達179億元。這些項目覆蓋芯片設計、制造、檢測、應用等多個產業鏈環節,將助力光谷加快打造化合物半導體產業高地。
此外,有消息稱,今年我國半導體領域有至少350多個投資項目正加速推進,涵蓋第三代半導體、存儲芯片、汽車芯片、先進封裝、傳感器、射頻芯片、硅片、半導體設備材料等領域。
四月的武漢,櫻花已然簌簌而落,為大地鋪上粉色的紗衣。2024九峰山論壇暨化合物半導體產業博覽會上,全國半導體行業精英聚集在櫻花爛漫的武漢,把酒言歡,暢談未來,每一家企業都展示了自己最璀璨的產品;而當這些企業散開的時候,他們的產品就會鋪滿整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