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彭博新聞社網站2月20日報道,日本押注670億美元以期再次成為全球芯片強國。
在北部積雪覆蓋的島嶼北海道的深處,日本正在投入價值數百億美元的機會渺茫的賭注,以期恢復本國的芯片制造能力并使經濟免受日益加劇的美中緊張關系的影響。
挖掘機和卡車在霜凍的地上穿行,一座未來主義工廠的建設工作仍在繼續,俯瞰著一片有馬匹徜徉的草原。這一開發項目正在改變這個以農業、軍事基地和千歲機場而聞名的地區的面貌。這也是一項意在改變日本芯片產業面貌的工程。
作為一家新成立的本土企業,Rapidus公司希望從零起步實現在2027年開始量產最先進的2納米邏輯芯片的目標。以行業標準來看,對于一個在半導體生產方面已遠遠落后于海外競爭對手的國家中的一家成立僅18個月的企業來說,這將是一項難以完成的艱巨挑戰。
但是,隨著美國和中國圍繞獲取最新芯片制造技術和設備展開攻防爭斗,日本政府意識到了利用華盛頓對供應鏈安全的擔憂重返一個其曾經占據統治地位的行業的機會。
輸贏的影響將是巨大的。先進芯片將充當包括人工智能、武器系統和電動汽車在內的12項關鍵技術的基礎。全球生產的很大一部分集中在臺灣和韓國,從而使未來的供應極易受到地區緊張局勢的影響。
Rapidus公司負責新晶圓廠啟動工作的高管清水敦夫說:“此事涉及地緣政治和經濟安全因素。作為一個國家要想生存下去,日本需要成為一個擁有技術的全球參與者。而通過半導體我們可以明確地證明這一點。”
東京已經表明它是認真的。在不到3年時間里,日本已專門撥款大約4萬億日元(約合267億美元)用于重振其半導體制造能力,同時首相岸田文雄將推出定向金融支持,以便利用私營部門配套資金最終使投資額達到10萬億日元。目標包括在2030年前使日本國產芯片的銷售額增長兩倍,達到15萬億日元以上。
日本的新芯片戰略分兩大部分。首先,該國正尋求重新確立其作為傳統芯片最佳制造場所的地位,其辦法是利用高達設廠成本一半的慷慨補貼把該行業中規模最大的外國企業吸引到日本。該戰略的第二個且更具雄心的部分是意在恢復日本作為處于芯片制造技術領域最前沿的參與者的地位。
日本經濟產業省經濟安全政策主管、該戰略的設計者之一西川一澄說:“我們為什么要投入這么多努力去制造芯片?老實說,這就是因為存在美中對抗。如果來自臺灣的芯片供應停止,那么全球各地將受到價值數萬億美元的負面影響,經濟將會崩潰。”
在其戰略的第一個也是更為宏觀的部分,東京已經可以聲稱取得了某種成功。全球最大芯片制造商臺積電公司在日本南部熊本縣開辦的一家造價70億美元的工廠正接近于投產,另一家工廠也即將落成,并且傳說將開辦第三家工廠。這家臺灣巨頭已經很快意識到,由東京提供部分資金的芯片廠項目的起步速度可能遠超在美國或其他國家的項目。
通過借鑒世界主要制造商的專業能力,日本希望重建與芯片相關的生態系統,為其地區經濟提供就業和恢復增長。與此同時,這些舉措將有助于強化日本作為一條由美國主導的全球供應鏈中的一個關鍵盟友的資格,這條供應鏈致力于確保服務于從智能手機、汽車到最新導彈系統的各類產品的重要半導體生產線的運轉。
東京戰略的第二部分命運看起來遠沒有那么肯定。Rapidus公司項目在帶來興奮的同時也帶來了懷疑。它的成功取決于實現巨大的技術飛躍,而幾乎不知道最終產品的成本或可靠性如何,或者是否會有買家。這是一個甚至連行業領先企業都難以企及的目標。
在有利的一面,這次日本可以把美國作為可以依靠的盟友,而非技術上的敵人。
日本的戰略與該國過去支持芯片產業的努力大相徑庭。以往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認為日本不需要外界幫助——并且以失敗而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