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快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
其中提到,到2025年,建設10個未來產業(技術)研究院、未來技術學院、未來產業科技園等平臺載體,引育50個未來產業領軍人才(團隊),涌現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技術、應用場景和重點企業,南京、蘇州率先建設未來產業先導區,重點領域、關鍵產業實現從小到大、從無到有,加快培育第三代半導體、未來網絡、氫能、新型儲能、細胞和基因技術、合成生物、通用智能、虛擬現實、前沿新材料、零碳負碳(碳捕集利用及封存)等10個成長型未來產業,謀劃布局量子科技、深海深地空天、類人機器人、先進核能等一批前沿性未來產業,初步形成“10+X”未來產業體系。
其中,第三代半導體方面:高標準建設國家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加快推動碳化硅、氮化鎵單晶襯底及外延材料制備技術升級和應用延伸,大力發展電力電子器件、微波射頻器件、光電子器件等產品,超前布局發展氧化鎵、金剛石等超寬禁帶半導體材料,打造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第三代半導體產業高地。
到2030年,未來產業形成較大規模,支撐未來產業發展的技術創新網絡、孵化培育鏈條、政策制度體系基本完善,重點領域、關鍵技術實現重大突破,培育一批具有生態主導、引領發展的頭部企業和行業骨干企業,10個成長型未來產業實現從大到強、從有到優,成為我省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
到2035年,未來產業規模進一步壯大,涌現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重大創新成果、世界一流企業和未來產業集群,形成自主可控、系統完備、先進安全的未來產業體系,未來產業成為我省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支柱,江蘇成為全球未來產業創新策源地和發展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