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同濟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孟淼老師團隊在超低功耗物聯網芯片與系統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其論文《A 19μW 200Mb/s IoT Tag Demonstrating High-Definition Video Streaming via a Digital-Switch-based reconfigurable 16-QAM Backscatter Communication Technique》成功被2024年國際固態電路會議接收。
同濟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官微顯示,該論文展示了一款工作于200Mb/s的數據速率下功耗低至19μW的帶有無線喚醒功能基于數字控制的16-QAM(兼容BPSK、QPSK)調制反向散射物聯網通信芯片,該芯片的測試結果顯示在-42dBm~3dBm輸入功率范圍內實現穩定的EVM表現(4.56%~4.17%@2Mb/s,7.3%~6%@100Mb/s,10.2~8.4%@200Mb/s),表明該芯片可以穩定的工作于200Mb/s以下的數據傳輸速率,相較于國際同類型的反向散射芯片具有領先的無線輸入功率調制范圍和EVM性能。
此外,該芯片首次提出基于數字控制的16-QAM調制技術,并結合超低電壓鎖相環技術成功應用于物聯網標簽,相較于同類芯片,在提高芯片數據傳輸速率與頻譜效率的同時總功耗降低至少30%。據悉,這項工作為國際上首次支持寬輸入功率范圍的穩定、高數據速率16-QAM并同時兼容BPSK與QPSK調制的超低功耗反向散射通信芯片,對于部署高數據傳輸速率需求物聯網終端設備意義重大。
(來源:集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