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上午,2023北京城市副中心綠色發展論壇在城市綠心活力匯開幕。記者獲悉,未來,城市副中心將全力打造綠色發展的現代化城市樣板,開展便捷暢達的綠色交通示范建設,探索設立超低排放區,打造新能源汽車推廣示范區。
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實現“負碳”狀態
北京城市副中心黨工委常務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通州區委書記孟景偉在致辭時亮出了副中心綠色發展“成績單”。副中心加強綠色金融市場引導,大力培育綠色金融生態,副中心成為全國首批氣候投融資試點地區和林業碳匯試點城市,全市首只百億規模綠色基礎設施投資基金、首筆CCER(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質押貸款落地。設立全國首個城市級ESG研、產、投一體化產業創新引擎,全國領先的ESG產業發展模式逐步構建。北京綠色交易所啟動升級為面向全球的國家級綠色交易所,碳配額和環境權益交易市場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國家考核斷面水質全部達標,北運河、運潮減河等上榜“北京市優美河湖”,生物多樣性明顯恢復。實施綠化建設25.1萬畝,森林覆蓋率接近35%,年吸收二氧化碳約40萬噸。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91%。副中心謀劃推進了一批綠色發展標桿項目,行政辦公區內的建筑全部達到綠色建筑二星級及以上水平。運河商務區建筑全部達到綠色星級標準。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完成首個城市組團級區域綠色低碳能源全覆蓋,實現了“負碳”狀態。
探索開展用能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
未來,城市副中心將全力打造綠色發展的現代化城市樣板,構建智能舒適的綠色建筑示范。推進實施全生命周期綠色建造,新建建筑執行二星級及以上標準,新建公共建筑執行三星級標準,推動具備條件的既有建筑及老舊小區改造執行二星級及以上標準,加快推行超低能耗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力爭到2025年新增100萬平方米建設。
倡導綠色出行,著力建設高效綠色、生態友好的交通網絡;探索設立超低排放區,打造新能源汽車推廣示范區。力爭到2025年,推進公交車、出租車、環衛運輸車等城市服務車輛基本完成新能源化,實現氫燃料電池汽車的試點示范應用。
深入推進全國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加快設立國際綠色投資集團,優化利用國際國內綠色資本。著力提升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等產業的綠色化發展水平,推動建設一批數字技術與綠色經濟融合創新平臺。在文化旅游區、運河商務區等功能區建設近零碳排放示范區域。
副中心還將開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變的試點,探索開展用能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和余熱利用,逐步轉變現狀供熱格局,不再新增獨立燃氣供熱設施,有序推進區域散小熱源整合與熱泵替代,力爭到“十四五”末期,實現新建建筑可利用面積的80%安裝光伏光熱設備,地熱能供暖面積達到1280萬平方米。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