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量子計算芯片安徽省重點實驗室獲悉,我市企業本源量子子公司本源科儀(成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源科儀”)完全自主研發的國產量子芯片設計工業軟件Q-EDA(Quantum 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本源坤元”已完成第四次技術迭代,為我國量子芯片自主研發及產業化生產奠定了重要基礎。
芯片設計離不開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軟件,EDA是指利用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來完成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芯片的設計方式,它能使芯片設計的效率得到數百倍提升。
“Q-EDA是高效進行大規模量子芯片工程設計的必要工具,倘若把量子芯片設計類比為蓋房子,那么對這個‘房子’要設計幾間臥室、幾個廳,不同房間什么功能,這些需求都匯集到一張圖紙上,就是Q-EDA完成的主要工作,后續則依據這個‘圖紙’把房子‘建造’出來。”本源科儀總經理李舒嘯介紹,本源坤元這款Q-EDA軟件能同時支持超導和半導體量子芯片自動化設計。
李舒嘯表示,在這種行業背景下,國產量子芯片設計工業軟件本源坤元Q-EDA需持續優化。“自2022年發布以來,本源坤元Q-EDA軟件從支持基礎繪制需求出發,到滿足用戶多人協作,提供原理圖等用戶一站式功能,已經過三次迭代,這是第四次更新。”
李舒嘯介紹,本源坤元Q-EDA軟件此次更新增加了PDK編寫功能,能夠指導和規范用戶的設計方式和流程。同時,軟件現可對已完成的設計進行檢查,確保符合工藝廠對流片數據的要求。在多人協作模式下,用戶權限管理可以精細化到每個單元。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科研工作者在國產量子芯片生產硬件設備方面取得的進展也在不斷加速。
據了解,目前本源量子已制造出國內首個對量子芯片進行無損檢測的“火眼金睛”(NDPT-100無損探針儀)、對量子芯片進行修復的量子芯片激光“手術刀”(MLLAS-100激光退火儀)。“就像光刻機是傳統芯片制造的工業母機之一,以上兩個設備也是生產量子芯片的必要工具。”安徽省量子計算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賈志龍說。
這些成果,為中國造量子芯片的未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賈志龍表示,“本源坤元”Q-EDA支持激光退火儀、無損探針儀等量子芯片工業母機的軟件接口,實現了中國造量子芯片從設計到制造全套工具鏈的整合與協同。軟硬件的深度整合使量子芯片的設計制造過程更加系統、完整和高效。
(來源:合肥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