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國務院國資委辦公廳、廣電總局辦公廳聯合印發《元宇宙產業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簡稱《行動計劃》)。
《行動計劃》指出,力爭到2025年,元宇宙技術、產業、應用、治理等取得突破,成為數字經濟重要增長極,產業規模壯大、布局合理、技術體系完善,產業技術基礎支撐能力進一步夯實,綜合實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培育3-5家有全球影響力的生態型企業和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打造3-5個產業發展集聚區。工業元宇宙發展初見成效,打造一批典型應用,形成一批標桿產線、工廠、園區。元宇宙典型軟硬件產品實現規模應用,在生活消費和公共服務等領域形成一批新業務、新模式、新業態
構建先進元宇宙技術和產業體系
1、加強關鍵技術集成創新。強化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虛擬現實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元宇宙中的集成突破,推動智能生成算法、分布式身份認證、數據資產流通等元宇宙關鍵技術在國家重大科技項目中的布局。發展關鍵基礎軟件,開發面向元宇宙的操作系統和中間件,突破建模軟件、繪制引擎、物理仿真引擎、沉浸式視音頻編解碼引擎,構建一站式元宇宙開發平臺。突破高端電子元器件,加快圖形計算芯片、高端傳感器、聲學元器件、光學顯示器件等基礎硬件的研發創新。
2、豐富元宇宙產品供給。拓展元宇宙入口,加速XR頭顯、裸眼3D等沉浸顯示終端的規模化推廣,豐富基于手機、計算機、電視機等終端的元宇宙應用,支持腦機接口等前沿產品研發。創新數字人、虛擬空間開發工具組件,推動數字人制作便捷化、精細化、智能化,推廣虛擬會議室、展廳、營業廳、社交空間等產品。培育寫作、繪畫、編曲等智能內容生成產品。發展全息實時通訊、3D實景地圖等超高沉浸感產品。
3、構筑協同發展產業生態。著力培育元宇宙龍頭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打造產業創新聯合體,構建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的生態體系。鼓勵地方結合產業基礎,建設一批元宇宙創新應用先導區、科技園區、產業園,構建特色化的元宇宙產業集群。支持建立元宇宙開源社區,鼓勵用戶積極參與元宇宙技術創新和內容生產,建立健全數字內容流通新機制、新模式、新業態。
培育三維交互的工業元宇宙
4、探索推動工業關鍵流程的元宇宙化改造。建設工業元宇宙基礎通用模型數據庫,打造高精度、可交互的工業虛擬映射空間。建設工業元宇宙仿真設計與驗證平臺,布局生產環節應用,提升設計階段有效性和生產階段效率。探索基于元宇宙的產線運維、產品檢測新模式,強化預測性維護,提高運維檢測效率和服務質量。打造基于工業元宇宙的營銷平臺和虛擬培訓系統,提供沉浸式銷售和培訓環境。
5、加快重點行業工業元宇宙布局。針對家電、汽車、船舶、航空航天、重大技術裝備、電子信息制造等離散型制造業,加速實現基于工業元宇宙的跨行業協同。構建重點行業機理模型庫,開發面向不同產品的個性化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統。針對鋼鐵、紡織、電力等流程型制造業,推動工業元宇宙在物料配方優化、工藝模擬仿真等關鍵場景中的應用,強化流程排產、物料計算、材料追蹤等預測性服務能力。
6、探索工業元宇宙創新應用模式。建設工業元宇宙數字身份管理平臺,構建全鏈路可信識別服務體系。加快推動工業數據要素資產化,打造工業數據資產服務平臺,探索工業數據確權、定價、交易和流通機制。探索供應鏈金融應用模式,圍繞資產設備、訂單數據等開展供應鏈金融服務。打通產業鏈供應鏈各環節數據壁壘,打造三維立體、虛實融合的動態監測、預警、運營和決策等應用。創新研究工業元宇宙應用評估方法,建立分級分類的成熟度評價體系。
打造沉浸交互數字生活應用
7、推廣沉浸交互的生活消費場景。建設文旅元宇宙,圍繞文化場館、旅游景區和街區、節事活動等應用場景,提供數字藏品、數字人講解、XR導覽等產品和服務。打造數字演藝、“云旅游”等新業態,打造數智文旅沉浸式體驗空間。構建商品三維模型、數字人導購、虛擬商場,提升沉浸式購物體驗。加快元宇宙在廣電視聽場景的應用,推動建立元宇宙形態的節目制播體系,建立虛擬制作、虛實融合工具池及公共服務平臺,促進節目生產工具迭代和創新,打造未來電視新模式,提升媒體服務能力,豐富人民精神世界。
8、打造虛實融合的公共服務場景。加快數字人客服、實景導航等在政務服務應用,構建面向公眾的一體化元宇宙政務服務體系。推動數字孿生技術在電力行業的應用,構建全域全時數字孿生電網,促進電力企業元宇宙化轉型,提升供電服務水平。推進構建虛擬教室、虛擬實驗室等教育教學環境,鼓勵通過平臺共享虛擬仿真實驗實訓資源,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積極穩妥推進數字孿生等技術開展臨床研究,支持元宇宙企業與醫療機構加強研發合作。
9、支撐智慧安全的應急保障場景。推動元宇宙與自然災害預警預報、高危企業園區監管執法、災害事故預測推演、應急救援處置等應急管理領域的創新融合,探索建設虛實一體的數字洪區、虛擬危化園區、數字礦山、災害事故模擬推演等場景應用,為精準監測、智能預警、精細管控、科學救援提供支撐。建設實時監測、沉浸映射的智慧城市,賦能安全防范、管網診斷等重點場景,提升城市治理效能。
構建系統完備產業支撐
10、完善產業標準體系。開展元宇宙標準化路線圖研究,建設元宇宙產業標準規范體系,全面梳理元宇宙產業鏈標準化需求,分級分類推動標準規范制定。圍繞基礎共性、互聯互通、安全可信、隱私保護和行業應用等,組織開展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團體標準制定和預研。鼓勵各應用行業推進細分領域標準制定工作。深入開展標準宣貫推廣,促進標準落地實施。推動元宇宙標準化組織建設,鼓勵業界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
11、提升創新支撐能力。支持建設元宇宙重點實驗室、制造業創新中心、內容制作基地等載體,加強基礎技術研究,加快共性技術突破。打造元宇宙中試平臺,強化新技術產品測試驗證能力,加速優秀成果產業化落地。構建元宇宙產品評估評測體系,提升元宇宙產品和服務質量。健全元宇宙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提供高質量、專業化知識產權服務。引導金融資本支持元宇宙發展,推動減稅降費政策向元宇宙相關產業傾斜,營造健康可持續的產融合作環境。
12、打造一流基礎設施。建設5G-A/6G、千兆光網/萬兆光網、FTTR、衛星互聯網等新型網絡,滿足元宇宙高速率、低時延、全域立體覆蓋的應用需求。建設云邊一體、算網一體、智能調度、綠色低碳的新型算力,為元宇宙超高內容擬真度、實時交互自由度提供算力保障。發展元宇宙信任基礎設施,試點去中心化場景應用,支撐元宇宙可信存儲需求。打造元宇宙基礎設施綜合管理平臺,實現計算、存儲和通信能力的分布式協同,提升運營效率與可靠性。
構建安全可信產業治理體系
13、善元宇宙協同治理機制。持續完善元宇宙政策法規,加強元宇宙風險跟蹤研判,打造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治理體系。明晰元宇宙監管主體職能,完善內容審查、風險處置、違規處理等規則流程。開展元宇宙倫理研究,將主流價值和倫理要求貫穿技術研發應用全過程。加強元宇宙行業自律,提升企業合規能力和社會責任意識,壓實主體責任。加強社會監督,防范概念過度炒作,保障產業公平健康發展。
14、強化安全保障能力建設。加強元宇宙安全技術研究,常態化開展安全風險評估,建立安全風險事件處置機制。指導元宇宙企業加強信息安全管理,建立健全違法信息監測、識別和處置機制,遏制虛假有害信息傳播,切實防范網絡詐騙等違法活動。建立元宇宙數據治理框架,加強數據安全和出境管理,規范對用戶信息的收集、存儲、使用等行為,提升數據安全治理能力和個人信息的保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