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中國貿促會舉行8月例行新聞發布會。會上,通報了2023年上半年全球經貿摩擦指數主要發現:2023年上半年,全球經貿摩擦指數各月均處于高位,總體低于上年同期水平。數據顯示,大國競爭仍較為突出,但主要國家政策調整趨勢明顯,措施更具目標性和針對性。
從國家(地區)看,大國競爭仍較為突出。2023年上半年,印度、美國、歐盟是引發全球經貿摩擦的主要國家(地區)。印度有6個月全球經貿摩擦指數處于高位,美國和歐盟有5個月處于高位,日本有2個月處于高位。從涉華經貿摩擦指數情況看,美國、歐盟、印度、巴西、土耳其是涉華經貿摩擦的主要發起者。數據表明,美國等西方國家仍處于全球及涉華經貿摩擦沖突的中心,但印度和日本的數據表現更為突出。
從分項措施看,進出口關稅措施和貿易救濟措施的運用出現新的增長。2023年上半年,進出口關稅措施和貿易救濟措施的全球經貿摩擦指數有4個月實現同比增長,是實現同比增長月份最多的分項指數。從措施數量情況看,2023年上半年,各國(地區)發布的貿易救濟措施實現近50%的同比增長,印度、美國和加拿大是涉華貿易救濟措施的主要發起方。數據表明,美國等西方國家拉攏其盟友不僅頻繁適用進出口限制、制裁等措施,對先進技術、涉所謂“強迫勞動”產品等實施限制,還配合進出口關稅和貿易救濟等傳統政策工具制造涉華經貿摩擦。
從行業方面看,全球及涉華經貿摩擦主要聚焦的領域是電子、機械設備和輕工。2023年上半年,電子、機械設備、輕工行業的全球經貿摩擦指數和涉華經貿摩擦指數有6個月均處高位。數據表明,電子、機械設備和輕工行業是全球及涉華經貿摩擦的主要沖突領域,當前的全球及涉華經貿摩擦從傳統勞動密集型行業到先進技術領域實現了全覆蓋。
(來源:愛集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