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宏觀經濟下行、終端消費市場需求疲軟以及庫存過剩等因素影響,全球半導體產業銷售額維持在低位。據悉,上半年全球半導體產業銷售額為2,453.4億美元,同比下降19.4%;國內集成電路進口2,277億個,同比下降18.5%。
在此背景下,半導體行業步入調整期。2023年8月24日,國產芯片領跑者納芯微(688052.SH)公布了半年度報告,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24億元,同比下降8.80%,收入波動大幅小于行業整體收縮幅度,表現出較強的經營韌性。凈利潤方面,公司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2億元,歸母扣非凈利潤-1.78億元。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經營因素,因供需與產品結構變化,公司毛利率下降至42.83%,另一方面是非經營因素,報告期內攤銷的股票激勵費用1.9億元,若剔除股份支付費用的影響,則歸母凈利潤為6,123萬元。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在報告期內研發費用同比增加了2.3億元,逆勢下加碼創新投入,為長期發展持續注入新動能。
芯片需求結構性分化 公司傳感器產品同比增長131.74%
納芯微業務涵蓋高性能高可靠性模擬與混合信號兩類芯片,致力于為數字世界和現實世界的連接提供芯片級解決方案。圍繞下游應用場景,公司聚焦傳感器、信號鏈和電源管理三大產品方向,擁有1,700余款產品型號,被廣泛應用于汽車、泛能源及消費電子領域,其中泛能源領域是圍繞能源系統的工業類應用,從發電端、到輸電、配電、用電端的各個領域,包括光伏儲能、模塊電源、工控、電力電子、白電等。
雖然今年全球半導體產業需求萎縮,但從終端應用來看,并非所有半導體需求都持續低迷,與電動汽車、可再生能源相關的需求保持強勁,需求急劇攀升的生成式AI也推升部分邏輯芯片需求。例如,上半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同比分別增長42.4%和44.1%,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的汽車銷量的增長將繼續對汽車電子芯片形成較大拉動。而在光伏等新能源市場,上半年國內光伏裝機同比增長154%;截至6月底,國內新投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約8.63GW /17.72GWh,相當于此前歷年累計裝機規模總和。新能源與儲能應用的擴容將提升對泛能源類芯片的需求。
對納芯微收入進行拆解則可以看到,從下游應用的收入結構來看,公司在泛能源領域收入占比為63.68%,汽車電子領域收入占比為26.28%,消費電子領域收入占比為10.04%。正因如此,報告期內,公司電源管理產品同比僅下降0.79%,而傳感器產品同比大幅增長131.74%。
逆勢外延并購 提升汽車、泛能源產品競爭力
半導體行業進入下行周期,市場競爭加劇,給國內模擬芯片公司帶來了更多行業并購整合的機會。由于模擬芯片產品品類繁多,下游應用領域廣泛,有相對較高的設計難度及相對較長的研發與驗證周期,外延并購可以為模擬芯片廠商快速積累核心技術、提升競爭力并擴大市場份額。
今年7月,納芯微以現金方式收購昆騰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67.60%的股權,本次收購有助于公司進一步完善公司的技術IP組合,擴充產品料號,完善產品解決方案,拓寬公司戰略布局的維度,提升在汽車、泛能源等領域圍繞客戶需求開發更多品類、滿足客戶更多需求的能力。
研發費用增長219.11% 多領域持續推出新品
創新是科創企業的第一生產力,納芯微深諳此道。報告期內,公司研發費用3.25億元,同期增長219.11%。公司以信號鏈技術為基礎,在模擬及混合信號領域開展了自主研發工作,并在傳感器、信號鏈、電源與驅動、第三代功率半導體五大領域形成了多項核心技術。上半年,公司新申請境內知識產權22件,其中發明專利18件,新申請境外知識產權2件。
在磁傳感器方面,公司推出了符合汽車電子應用的磁線性電流傳感器,廣泛應用于汽車主驅電機電流檢測場景。在溫濕度傳感器方面,已實現單片集成數字輸出高精度溫濕度傳感器穩定量產,此產品廣泛應用于工業暖通系統、車載座艙除霧等應用場景中。
在信號調理芯片方面,公司硅麥ASIC 新品實現量產,并廣泛應用于高端智能手機領域,在功耗、電源抑制、抗射頻能力方面達到業內先進水平。在隔離器方面,公司推出了隔離式比較器、集成LVDS接口的隔離 ADC 等產品,為工業客戶提供提升系統的集成度和可靠性的差異化產品。在通用接口方面,公司量產了車規級CAN FD接口芯片、車規級LIN接口芯片、車規級PWM Buffer芯片、車規級I?C I/O擴展芯片等,進一步完善了接口類產品的布局。
在電源管理產品方面,公司集成多種保護功能的智能隔離驅動產品贏得了眾多新能源主驅、光伏、大功率變頻器客戶認可并大規模出貨。在電機驅動方面,直流有刷電機驅動、繼電器/螺線管產品系列大規模發貨,并獲得多家主機廠以及Tier-1定點。在供電電源方向,公司完成了應用于貫穿尾燈的LED驅動產品的量產。
此外,公司圍繞新能源汽車、光伏、儲能、充電樁、消費領域快充等下游應用,積極布局第三代功率半導體器件,如 SiC 二極管、SiC MOSFET等器件,報告期內推出了適配GaN的驅動芯片及power stage集成產品,同步也推出了首款SiC二極管系列新品并全面送樣。
來源:證券市場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