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質量強省建設綱要》印發,提出到2025年,質量水平全面提高,影響力穩步提升,質量強省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達到92,建成一批質量卓越產業集群。其中有:
推動經濟質量效益型發展
增強質量發展創新動能。建立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質量創新體系。推進“廣東強芯”等工程,加快發展集成電路、新材料、工業軟件、高端裝備等產業關鍵核心技術。實施戰略性產業專利標準領航工程,推動將核心專利轉化為先進標準,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樹立質量發展綠色導向。開展重點行業和重點產品資源效率對標提升行動,加快低碳零碳負碳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進生產、消費、流通各環節綠色化、循環化、低碳化。建立健全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體系,推行綠色設計、綠色制造、綠色建造,探索開展產品碳足跡核算,推進新能源汽車等重點領域標準化工作。
增強產業質量競爭力
強化產業基礎質量支撐。實施質量提升行動,聚焦戰略性產業集群,加強重點領域產業基礎質量攻關。加快建設產業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加強基礎零部件、基礎材料、基礎工藝、產業技術基礎能力建設,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提高產業質量競爭水平。推動產業質量升級,著力提升關鍵環節、關鍵領域質量管控水平,對標國際先進標準,以先進標準助推傳統產業提質增效和新興產業高起點發展。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雙區”和橫琴、前海、南沙三大平臺疊加優勢,引領全省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推動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提升產業集群質量引領力。加強先進技術應用、質量創新、質量基礎設施升級,培育發展一批引領性強的戰略性產業集群。增強5G、超高清顯示等領域產業技術優勢,支持人工智能、區塊鏈、量子信息、生命健康、生物育種等前沿領域加強研發布局,支持量子通信、信息光子、太赫茲、新材料、生命健康等領域努力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
構建高水平質量基礎設施
優化質量基礎設施管理。建設國際先進的質量基礎設施管理體系。加強省級質量機構的質檢、標準、計量、特檢等綜合能力建設,布局建設一批國家級和省級質檢中心、產業計量測試中心、技術標準創新基地,支持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加強質量基礎設施建設。分級分類管理質量基礎設施,開展質量基礎設施運行監測和綜合評價,提高質量技術服務機構管理水平。
加強質量基礎設施能力建設。建設系統完備、結構優化、高效實用的質量基礎設施,加大投入力度,逐步增加計量檢定校準、標準研制與實施、檢驗檢測認證等無形資產投資,鼓勵社會參與質量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創建國家級、省級質量標準實驗室,探索推進碳計量中心和計量技術委員會建設,培養質量標準領軍人才,加快質量標準科研成果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