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外需走弱帶來的挑戰,我國外貿展現較強韌性,月度進出口連續4個月保持正增長。6月7日,海關總署發布數據顯示,2023年前5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16.77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7%。5月當月,我國進出口3.45萬億元,增長0.5%。
具體來看,2023年前5個月,我國出口9.62萬億元,增長8.1%;進口7.15萬億元,增長0.5%;貿易順差2.47萬億元,擴大38%。5月當月,出口1.95萬億元,下降0.8%;進口1.5萬億元,增長2.3%;貿易順差4523.3億元,收窄9.7%。
海關總署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表示,2023年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呈現回升向好態勢,為外貿穩定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此外,陸續出臺的外貿穩規模優結構系列政策措施,幫助外貿經營主體積極應對外需走弱帶來的挑戰,有效捕捉市場機遇,推動我國外貿持續保持正增長。
從貿易方式看,我國按一般貿易交易方式進出口的貨物比重提升。前5個月,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11萬億元,增長7%,占我外貿總值的65.6%,比2022年同期提升1.4個百分點。此外,我國以保稅物流方式進出口2.14萬億元,增長12.4%。
從貿易伙伴看,我國對東盟、歐盟進出口增長,對美國、日本進出口下降。前5個月,東盟為我第一大貿易伙伴,貿易總值為2.59萬億元,增長9.9%。歐盟為我國第二大貿易伙伴,貿易總值為2.28萬億元,增長3.6%。美國和日本分別為我國第三大和第四大貿易伙伴,貿易總值分別下降5.5%和3.5%,我國對美貿易順差8705.7億元,收窄14.5%,對日貿易順差198.8億元,2022年同期為貿易逆差599億元。
同期,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計進出口5.78萬億元,增長13.2%。其中,出口3.44萬億元,增長21.6%;進口2.34萬億元,增長2.7%。
從貿易主體看,我國民營企業進出口比重超五成。前5個月,民營企業進出口8.86萬億元,增長13.1%,占我外貿總值的52.8%,比2022年同期提升3.9個百分點。同期,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5.1萬億元,下降7.6%,占我外貿總值的30.4%。
相比前些年流行的服裝、家電、家具等“老三樣”,2023年以來,以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為代表的“新三樣”產品出口增勢迅猛,彰顯了我國對外貿易結構的持續優化。
全球經濟增長放緩之下,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低。受此影響,2023年前5個月,我國進口原油2.3億噸,增加6.2%,每噸4029.1元,下跌11.3%;進口煤1.82億噸,增加89.6%,每噸877元,下跌14.9%;進口成品油1800.3萬噸,增加78.8%,每噸4068.8元,下跌21.1%。
作為主要進口產品之一,2023年前5個月,我國進口機電產品2.43萬億元,下降13%。
(來源: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