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發展改革委、廣東省能源局發布《廣東省促進新型儲能電站發展若干措施》(下稱《若干措施》)。為促進廣東省新型儲能電站規模化有序發展,助力將新型儲能產業打造成為廣東省戰略性支柱產業,《若干措施》提出五個方面共二十五條具體措施。其中提及,要積極推進虛擬電廠建設,在廣州、深圳等地開展虛擬電廠試點;促進新型儲能與新型基礎設施共享融合發展,在廣州、深圳等電動汽車應用先進地區智能化改造升級直流公共快充站。
推進新能源發電配建新型儲能
《若干措施》提出,要推進新能源發電配建新型儲能。按照分類實施的原則,2022年以后新增規劃的海上風電項目以及2023年7月1日以后新增并網的集中式光伏電站和陸上集中式風電項目,按照不低于發電裝機容量的10%、時長1小時配置新型儲能,后續根據電力系統相關安全穩定標準要求、新能源實際并網規模等情況,調整新型儲能配置容量;鼓勵存量新能源發電項目按照上述原則配置新型儲能。
《若干措施》明確,可采用眾籌共建(集群共享)、租賃或項目自建等方式落實儲能配置,其中第一種方式由項目所在地市組織布局落實。配置新型儲能電站投產時間應不晚于項目本體首次并網時間,原則上不跨地市配置。爭取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發電項目配建新型儲能電站規模100萬千瓦以上,到2027年達到200萬千瓦以上,“十五五”期末達到300萬千瓦以上。
同時,積極推進虛擬電廠建設。推動新型儲能電站與工業可控設備負荷、充換電設施、分布式光伏等資源聚合應用,配置“智能量測終端+多芯智能電表”,完成獨立計量和智能控制,在廣州、深圳等地開展虛擬電廠試點。統籌全省虛擬電廠接入、市場交易和協同控制,逐步培育形成百萬千瓦級虛擬電廠響應能力。
在促進新型儲能與新型基礎設施共享融合發展上,廣東將加快推進新型儲能電站與大數據中心、5G基站、數字電網等新型基礎設施融合應用,在廣州、深圳等電動汽車應用先進地區智能化改造升級直流公共快充站,試點建設直流雙向充電樁,探索規模化車網互動。
在加強抗災保障新型儲能建設上,依托全省堅強局部電網建設,在沿海強風區的7個地市中心城區和26個縣區中心區規劃建設“110千伏戶內站+110千伏電纜+新型儲能”和“新型儲能+10千伏電纜線路+保底用戶”電網。
支持將新型儲能納入綠色金融支持范圍
《若干措施》明確將強化政策支持,包括鼓勵先進產品示范應用,完善市場價格機制,強化要素保障,強化金融支持和建立激勵機制。對用戶側儲能項目使用產品經認定符合先進優質產品標準規范的,其儲能設施用電量單獨計量,電價參照全省蓄冷電價政策執行。
同時,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獨立儲能電站向電網送電的,其相應充電電量不承擔輸配電價和政府性基金及附加。根據電力供需實際情況動態調整峰谷價差,合理設置電力中長期市場、現貨市場價格上下限。
在要素保障上,對列入年度計劃、獨立占地的新型儲能電站,按公用設施優先安排項目用地。探索利用退役火電機組既有廠址、輸變電設施等建設新型儲能電站。在既有場地建設新型儲能電站的,簡化優化規劃選址手續。優先保障新型儲能電站土地利用計劃指標,各地市在符合行業標準條件下,優化新型儲能電站土地利用指標容積率、綠化率要求。對需要履行環評審批手續的新型儲能電站項目,開辟環評審批綠色通道;對符合條件不需環評審批的,依法依規不納入環評管理。
在金融支持上,支持新型儲能電站項目使用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支持將新型儲能納入綠色金融支持范圍。鼓勵各地市結合實際對新型儲能電站項目給予財政扶持。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