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科技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2部門聯合發布《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 加快推動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基本形成,成為世界科學前沿和新興產業技術創新策源地、全球創新要素匯聚地,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建設取得重要成效,全球主要創新高地建設取得明顯進展,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創新生態基本形成。
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保持在6%左右,基礎研究經費占研發經費比重達17%左右。每萬名就業人員中研發人員數量達到260人左右……圍繞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建設,方案給出了具體目標,將實現以國家實驗室為引領的戰略科技力量全面強化,世界一流大學和世界一流學科躋身全球前列,由戰略科學家領軍的創新團隊在若干重要科學命題和科學發現上實現重大突破,由科技領軍企業牽頭的創新聯合體有效解決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問題,初步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在全球主要創新高地建設方面,方案提出,中關村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建設打開嶄新局面,三城一區融合發展提升創新能級;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領軍企業,“獨角獸”企業數量位居世界城市前列;高精尖產業不斷壯大,高成長、高潛力的未來產業加速培育,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基本建成。高技術產業增加值當年超過1.2萬億元,數字經濟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在7.5%左右,技術合同成交額超過8000億元,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企業總收入全國領先。
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創新生態,方案將推動中關村先行先試改革取得顯著成效,科技體制改革全面深化,制度型開放走在全國前列,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充滿活力;人才、技術、資本和數據等創新要素流動更加順暢,國際化資源配置能力顯著增強,引領全球的科學聚落初步形成;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全方位加強,對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多維度提升。
為達到這些目標,方案還明確了主要任務。要建強建優戰略科技力量,有效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形成國家實驗室體系,加快建成世界級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支持新型研發機構創新發展,強化研究型大學和高水平科研機構的創新功能;要深化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實施戰略性重大科技計劃和項目,打造跨領域、大協作的創新平臺,強化企業的科技創新主體作用;要加快建設世界領先科技園區,打造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支撐,加快建設中關村世界領先科技園區,提升“三城一區”創新能級,構建科技企業全周期支持與服務體系,形成擁有技術主導權的產業集群;要強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撐,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大力集聚戰略科技人才,提升高質量人才自主培養能力,優化人才發展環境;要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形成支撐全面創新的基礎制度,持續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先行先試改革,統籌推進重點領域體制機制改革,完善科技金融體系,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要深化開放交流合作,營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生態,深化國際科技開放合作,推動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高水平辦好中關村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