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汽車智能化的快速發展推動汽車電子化程度持續提升,汽車電子產業逐漸成為投資熱門賽道。
面對汽車電子產業的廣闊發展前景,各地政府紛紛出臺措施搶占先機。近期,上海市嘉定區宣布將大力發展汽車芯片產業,聚焦智能汽車主控芯片、車規級智能傳感器、先進汽車電子等重點方向,未來三年汽車芯片產業總收入將從400億元增至800億元;位于浙江省平湖市的長三角(平湖)汽車電子產業園近日正式開園,平湖市新設立產投母基金總規模10億元,將與社會資本重點投資汽車電子賽道。
據平湖市委副書記、市長周軍波介紹,平湖市現在擁有汽車整車及零部件企業合計310家,年產值超350億元。長三角(平湖)汽車電子產業園內包含了長城汽車、尼得科動力系統、尼得科汽車馬達等近20家企業。產業園的成立,將致力于把平湖打造成高端零部件企業“優選地”、新能源汽車生態圈“集聚地”、汽車產業發展“示范地”。
伴隨汽車“新四化”浪潮,汽車電子的投資價值日益顯現。容億投資董事長黃金平表示,剛步入5G時代之時,容億投資就覺察到智能汽車和智能終端融合的發展趨勢,電動汽車和智能汽車正在改變原有的汽車供應鏈。公司近年來布局了電控、電池、域控制器、毫米波雷達和激光雷達等汽車芯片器件模塊項目。
在黃金平看來,傳統汽車產業向智能電車快速演進,整車企業核心競爭力從整車制造、動力系統和品牌向智能化、用戶感受和品牌演進。汽車電動化進入下半場,智能化迎來高速發展期。前兩年汽車行業的芯片短缺,給國產化芯片、電子部件打開了絕佳的進入及量產窗口。另外,隨著國產汽車大規模出海,核心零部件也進入海外布局最佳階段。
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首席戰略官、清研資本董事長王邵明認為,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屢創新高,新能源汽車是我國重點發展的優勢產業,代表了汽車產業的發展方向,具有極大的潛力和前景。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投資機會包括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其中,新技術包括鈉離子電池、半固態/全固態電池、氫燃料電池核心零部件、空氣懸掛、滑板底盤等。
記者了解到,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給汽車電子的國產化帶來無限機遇。上海納恩汽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汪宏杰表示,中國企業未來在應用層、電驅動和智能座艙等環節可能會發展得快一些,在硬件方面或許會發展得慢一點,但都會隨著國產新能源汽車的做大做強而給國內企業帶來機會。
雖然汽車電子國產化前景向好,但當前存在的差距和短板也不容忽視。在業內人士看來,從傳統車向智能車發展,會有迭代過程,不同階段對汽車電子的需求不一樣。與國外相比,目前我國汽車電子產業仍處于跟隨狀態,創新方面依然不足。目前來看,傳統汽車電子行業取得了巨大成績,但是后面的路還很長。
臥龍采埃孚汽車電機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朱朝宏認為,盡管我國汽車電子產業仍有一段路程要走,但仍對未來三至五年的發展抱有信心。目前,我國與汽車相關的電子行業領域發展方興未艾,加上政府支持、中小企業興起,以及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帶動,未來與新能源和電驅動相關的汽車電子行業必然將前景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