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香港政府公布的《創科發展藍圖》點名發展半導體芯片產業,早前《財政預算案》再提出設立“微電子研發院”,奠定微電子在香港發展的重要地位。就未來發展路向,有半導體專家及業界指,因應全球芯片荒,香港應集中研發及生產穩定性較強、能源轉換功能較佳、適用于電動車等的工業用第三代半導體芯片,配合本地完善的知識產權法規,可望吸引海外龍頭公司落戶,帶動發展。另有學者忠告,香港不宜開發成本高昂的高端生產線。業界一致認同人才不足是發展的最大窒礙,盼當局從吸納海外專才和加強培育本地人才入手。
加強中小學STEAM教育,為未來儲才
發展微電子是香港再工業化的重要里程,但業界正為人才不足苦惱,學友社學生輔導顧問吳寶城建議,當局加強中小學的STEAM(科學、科技、工程、藝術及數學)教育,為未來儲備人才。
近年,港府大力推廣STEAM教育,為每所中小學提供發展津貼,又讓學校額外申請資助。吳指,要為未來解決科研人才問題,從小啟發學生的創科及研發精神尤為重要,建議加強相關教育,培養學生對科研的興趣,協助他們掌握信息科技知識和技能。不過他指,培養興趣外,亦要讓學生及家長知道“讀微電子也能謀生”,才會釋除他們選科的疑慮。他坦言,現時學生于大學選科時會平衡興趣及前景,故醫科及金融科技等熱門科目仍然較吃香。
城市大學于本學年針對性地開辦微電子工程學工學士課程,吳指,香港大學等院校一直有開辦微電子相關課程,認為城大是回應市場需求,但建議加強宣傳,吸引更多同學報讀。
“十四五”規劃將香港定位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隨著5G、人工智能及物聯網普及,半導體于香港發展日益重要。據《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2021年全球半導體銷售額達5530億美元,增長達25.6%,是11年來最大增幅;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也指,去年全球半導體市場總銷售值達5735億美元。多家分析機構預測,到2030年相關市場規模有望達逾1萬億美元。
全球芯片荒,港應善用優勢
在香港,2021年的總出口量中,有72%屬于電子業,當中包括出口半導體芯片等高科技產品。內地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芯片消費國,占全球消費逾34%,同時也是香港電子產品的主要目的地。事實上,香港的半導體產業一度于80年代興旺,當時業界專注于智能芯片設計和設計自動化等領域,惟其后工業北移形成真空期。有業內人士認為,現時正是千載難逢的機遇,因受疫情、環球經濟及地緣政治影響,近年芯片供應受到波及。信佳國際首席科技總監及電子業務行政總裁吳民卓指,香港可利用既有的芯片設計和應用的優勢,加大資源推動制造生產。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過去曾透露,香港會瞄準發展第三代半導體芯片。翻查數據,第三代半導體芯片采用“碳化硅”(SiC)和“氮化鎵”(GaN),較第一代的“硅”(Si)及第二代的“砷化鎵”(GaAs)等,于功率、耐熱、耐高壓、導電及能源轉換上性能較佳,較為穩定。電動車將廣泛使用芯片
智慧城市是全球發展大趨勢,香港工業總會表示,看好開發新一代芯片的前景,提及第三代半導體毋須尖端光刻技術,利潤豐厚,而3D小芯片可應用于運算人工智能的超級計算機及電動車等。香港創科發展協會主席陳迪源也提到,相關芯片可用于高功率又追求高穩定性的太陽能發電轉換裝置、生物醫學儀器和智能街燈等。
吳民卓補充,“第三代芯片的體積如手指頭大小,內置10億個晶體管。”他指,電動車是未來趨勢,性能較強的第三代芯片應可符合電動車快速充電、電池體積小又耐熱的需求。此外,電動車上的其他智能裝置亦將廣泛使用芯片運作,“香港若能開發及生產第三代芯片,可引領香港工業新出路,亦有助鞏固香港的國際創科中心地位。”他提到,研發微電子上,香港最大優勢是港大等五所大學于全球百大電子學科排名甚高,半導體專家及學者最集中,有助知識傳授。
香港工業總會認為,《預算案》計劃成立的微電子研發院,有助加強大學、研發中心和業界的科研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轉化,以及吸引海內外專才,進一步完善創科生態,以應付近年人才流失及科研成果產業化能力不足等問題。總會也說,微電子產業有助提升人工智能運算能力,未來當局成立AI超算中心,將增加對新一代半導體的興趣,從而推動發展。微電子中心加速發展半導體。
科大半導體設計專家崔志英教授則對設置芯片生產線有所保留,認為高端生產線投資動輒過百億,并不劃算,而大灣區也有中端生產線存在,不宜重復。他預期,明年啟用的微電子中心設有高規格的空間,希望朝最高端三維封裝設備方向走,日后可協助生產貼近制成品的樣本供測試,加速半導體產品研發。
相關成果除能供應本地和海外市場,亦可供應給內地。吳民卓提到,香港知識產權保障較佳,又擁有中國南大門的優勢,可望吸引國際或內地龍頭產業在香港設立地區總部或研發中心,壯大市場并吸引人才。他又估計,海外公司為免再承受供應斷裂而失去內地市場的威脅,日后會考慮來港投產。
須同時培育研發及技術人員
要解決微電子人才不足問題,除“即食”引入海外專才,吳民卓認為長遠計,未來要同時培育研發及生產技術人員。
吳指,科研人才有賴大學及研究院深度培訓,但微電子的科研及制造儀器十分精密,須掌握專業知識的資深技術人員操作,然而香港現時仍對科研及技術人員抱高低之分。他以德國為例,當地對技術人員及科研人員同等重視,職訓學院的地位等同大學,兩者各有所長,“即使有出色的研發,若無優秀技術人員操作生產,亦沒法將理念制作成品。”他補充,高端的微電子研發及生產儀器價值數以億元計,“技術人員絕不是學徒就可以應付。”
他續稱,在研發層面上,研發人員須有碩士、甚至博士資格,但要吸引大學畢業生留下進修及研發,不必為生計考慮,值得當局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