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郭錦輝
北京第三代半導體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近日發布的《2022第三代半導體產業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顯示,總體來看,我國第三代半導體產業已進入成長期,技術穩步提升,產能不斷釋放,國產碳化硅(SiC)器件及模塊開始“上機”,生態體系逐漸完善,自主可控能力不斷增強,整體競爭實力日益提升。
2022年,全球半導體產業終結連續高增長,進入調整周期。與此形成對比,在新能源汽車、光伏、儲能等需求帶動下,第三代半導體產業保持高速發展。
隨著龍頭企業通過聯合、綁定、并購等方式積極進入,第三代半導體全球化供應鏈正在形成,競爭格局逐步確立,先發企業的優勢進一步穩固。總體來看,全球第三代半導體產業步入快速成長期。
而國內第三代半導體產業經過前期產能部署和產線建設,國產第三代半導體產品相繼開發成功并通過驗證,進入產業成長期。
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第三代半導體功率電子和微波射頻兩個領域實現總產值141.7億元,較2021年增長11.7%,產能不斷釋放。其中,SiC產能增長翻番,GaN產能增長超30%;新增投資擴產計劃較2021年同比增長36.7%;資本市場活躍,并購金額超45億元,66家企業融資超64億元。
同時,隨著電動汽車市場快速增長,光伏、儲能需求拉動,2022年我國第三代半導體功率電子和微波射頻市場總規模達到194.2億元,較2021年增長34.5%,其中,功率半導體市場超過105.5億元,微波射頻市場約88.6億元。
《白皮書》顯示,相對于較為復雜且不確定的內外部環境,第三代半導體的高速發展趨勢始終明確。以車用為首的下游市場將進入高速增長期,上游晶圓仍供不應求,8英寸技術將推動產品性能及成本在未來幾年逐步達到產業化甜蜜點,產品和技術將持續改進,國產材料和芯片在客戶端的認可度有望不斷提高,SiC、GaN滲透率將有大幅度提升。
《白皮書》預計,2023年將是第三代半導體大放異彩的一年,市場將見證一個“技術快速進步、產業快速增長、格局大洗牌”的“戰國時代”。
“未來,我國第三代半導體企業將面臨內外部的激烈競爭。”《白皮書》認為,國際半導體企業急速擴張,力圖迅速搶占市場,全球供應鏈格局正逐步成型,國際龍頭企業“卡位戰”即將結束。而國內企業技術和產業化水平依然落后,產線平臺剛剛搭建,核心器件尚未進入汽車、手機等龍頭企業供應鏈,整體國產化率偏低。
為了改變上述局面,《白皮書》呼吁,國內企業需要加倍努力,在技術創新、人才培養、產品可靠性和產能提升、標準制定以及應用拓展等方面協同發力,共同打造良好的產業生態,促進產業良好、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