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產業網訊:3月14日,德國汽車芯片供應商英飛凌舉行了“數字低碳、制勝未來”媒體交流會。乘著低碳化、數字化的東風,2022財年英飛凌全球總營收創歷史新高,達到142.18億歐元。利潤也攀升至33.78億歐元,利潤率達到23.8%。其中,大中華區在英飛凌全球總營收占比高達37%,是該公司營收占比最高的區域。
在英飛凌的全球營收結構中,大中華區成為英飛凌業務增長的主要貢獻力量,占比高達37%。數據顯示,大中華區的相關市場規模遠超世界其他主要發達經濟體所在地區,在2022年就已達到1801.4億歐元,比其他地區的總和還要多近300億歐元。
英飛凌在2023財年第一季度(截至2022年12月31日)也取得了不錯的表現,營收39.51億歐元,利潤11.07億歐元,利潤率增長至28%。對于第二季度的表現,英飛凌也充滿了信心,假設歐元兌美元匯率為1:1.05,預計營收將達到約39億歐元,利潤率預計將達到25%左右。
至2023整個財年,英飛凌預計營收將達到約155億歐元(±5億歐元)。如果營收為預測區間的中點,則調整后的毛利潤率預計將達到45%左右,利潤率在25%左右(之前預計利潤率約為24%)。
英飛凌科技全球高級副總裁及大中華區總裁、英飛凌大中華區電源與傳感系統事業部負責人潘大偉表示:“據預計,2022年至2026 年,大中華區與英飛凌業務相關的市場增量將達到 204.7億歐元。”
潘大偉認為,其營收高增長主要來自提前對低碳化、數字化發展趨勢,市場對半導體產品的需求呈現出結構化增長的態勢,認為其是塑造未來十年的主要力量。
潘大偉指出:“碳化硅能夠顯著提升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或者在相同的續航里程下,大幅降低電池裝機量和成本。因此,碳化硅正在越來越多地被用于牽引主逆變器、車載充電機OBC以及高低壓DC-DC轉換器中。”
在電力全產業鏈中,英飛凌的功率半導體占據重要地位。從發電、輸配電、儲能到能源的使用,英飛凌為全產業鏈提供高能效解決方案。
英飛凌電源與傳感系統事業部大中華區副總裁陳志豪指出,“碳化硅能夠顯著提升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或者在相同的續航里程下,大幅降低電池裝機量和成本,而碳化硅上車的產業化進程也將不斷提速。”而另一種寬禁帶半導體材料氮化鎵(GaN)具有超凡的開關性能,可助力提高能效并降低系統成本。
在他看來,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增長,L2以及L2+級自動駕駛需求的激增,車用半導體的市場增長潛力也愈發凸顯。據預計,純電動車的單車半導體價值量將從2021年的約1000美元上漲到約1500美元。
氮化鎵(GaN) 則是在開關性能方面有著出色的表現,可助力提高能效并降低系統成本。據了解,英飛凌的氮化該產品正為眾多系統和應用增加重要價值,其中既包括消費級應用也包括工業級應用,如服務器、電信基礎設施、無線充電、音頻、適配器以及充電器等。
英飛凌近期收購了加拿大功率轉換解決方案領導者GaN Systems,收購完成后將進一步加強英飛凌在電力系統領域的領導地位。
去年,英飛凌宣布馬來西亞居林工廠投資逾20億歐元建造第三個產區,擴大碳化硅和氮化鎵等寬禁帶半導體的產能,新工廠計劃于2024年投產。同時,菲拉赫工廠將通過對現有硅設備進行改造等方式,將現有的150毫米和200毫米硅生產線轉換為碳化硅和氮化鎵生產線。
看好碳化硅和氮化鎵市場發展前景,英飛凌正在加緊布局和擴大產能。預計到2027年,英飛凌的碳化硅產能將增加10倍,屆時其碳化硅業務的銷售額將增長至約30億歐元。英飛凌的目標是,通過大幅擴展產能,在未來10年內將公司在碳化硅領域的市場份額提高到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