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中文版3月1日報道:目前半導體行業正處于修正期,許多經濟師預測全球經濟將出現衰退。但是,一項調查顯示,全球81%的半導體公司預期今年公司營收仍將增長,將近三分之一的公司預期增長超過20%。
這是KPMG和全球半導體聯盟(Global Semiconductor Alliance,GSA)在去年第四季度,針對全球半導體公司的151名高管進行網絡調查后所得出的結果。
超過一半受訪者來自年營收超過10億美元(約13億5000萬新元)的公司。
盡管普遍樂觀,但預期公司營收將增長的高管比率低于2022年發布的調查。在上一次調查中,高達95%的受訪者預測,公司營收將在來年取得增長。
經濟衰退、地緣政治局勢緊張、供應鏈中斷,以及全球通貨膨脹居高不下,都是受訪者擔心的風險。
41%的受訪者擔心,俄烏沖突將顯著沖擊半導體行業今年的營收增長。去年5月,KPMG在進行類似調查時,僅有25%的受訪者有這樣的擔憂。
俄烏沖突可能從幾個方面影響半導體行業。
受訪者認為,戰爭造成能源價格上漲,推高通脹和利率,導致市場需求放緩。
有55%的受訪者認為,俄烏沖突是影響營運的重要地緣政治因素。
俄烏沖突已經持續一年,仍有將近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擔心或非常擔心戰爭將明顯沖擊供應鏈。
俄烏沖突 促半導體公司加強供應鏈
俄烏沖突促使半導體公司把加強供應鏈彈性和韌性視為重要任務。46%的受訪者稱,將未來12個月內,分散供應鏈的地域風險,48%的受訪者計劃在未來兩三年內這么做。
由于半導體是周期性行業,52%的受訪者估計,今年上半年,半導體短缺的情況將緩解。15%的受訪者認為,大部分產品已經達到供需平衡。
當被問及半導體行業何時將進入供應過剩的階段,受訪者的看法大相徑庭。
大約四分之一的受訪者認為,市場已經出現供應過剩。31%的受訪者預測,供應過剩情況將在今年內發生。35%的受訪者認為,到2024年至2026年,將會出現供應過剩情況。
(來源:聯合早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