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韓國媒體The Elec報導,韓國政府3月6日表示,在二戰期間遭日本企業強迫勞動的韓國受害者,將通過韓國當地企業資助的公共基金提供賠償,徹底改變了此前要求日本企業負責賠償責任的強硬態度。
隨著韓國對日態度的軟化,日韓關系迎來破冰。日本官方宣布,將“盡快”舉行雙邊出口管理政策對話,協商解除日本對韓國的半導體材料出口管制令。消息還顯示,韓國總統尹錫悅可能將于3月訪問日本,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舉行首腦會談。
報道稱,韓國科技業界人士普遍樂見這項消息,因為此舉大大消除潛在風險,并減少不確定性。但也有部分人士擔心,這將提升韓國半導體供應鏈擺脫依賴國外技術的難度,不利于落實半導體關鍵材料的自主化與國產化。
根據南韓國際貿易協會(Korea International Trade Association)的數據,韓國高度依賴日本的半導體原料,2019年韓國從日本企業進口的氟化氫(hydrogen fluoride)占44%,光刻膠(photoresist)更是高達92%。
在日本對韓國出口管制實施后,韓國業者積極尋求減少依賴日本技術,包括Soulbrain和SK Material成功開發出國產高純度氟化氫。以金額計算,2022年韓國從日本企業進口的氟化氫,與2018年相比大幅減少87.6%。
韓國半導體產業協會(Korea 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副會長Ahn Ki-hyun認為,韓國半導體供應鏈不會完全放棄國產化目標,因為業者將日本管制令視為前車之鑒,將繼續尋求當地供應商的支援,以免再次發生類似事件而遭遇供應鏈中斷。
為反制韓國法院判決日本企業須為二戰期間強征韓國勞工做出賠償,日本政府于2019年7月宣布,對南韓實施三項高科技材料的出口限制,包括光刻膠(用于半導體及面板制程)、高純度氟化氫(在芯片制程中用來蝕刻芯片)、氟聚醯亞胺(OLED面板材料),讓韓國關鍵的半導體和面板產業大受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