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工信部等七部門印發《智能檢測裝備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其中提出,到2025年, 智能檢測技術基本滿足用戶領域制造工藝需求, 核心零部件、 專用軟件和整機裝備供給能力顯著提升,重點領域智能檢測裝備示范帶動和規模應用成效明顯, 產業生態初步形成, 基本滿足智能制造發展需求。
技術水平明顯提高。智能檢測裝備創新體系初步建成, 突破50種以上智能檢測裝備、 核心零部件和專用軟件,部分高端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產品質量明顯提升, 攻克一批智能檢測基礎共性技術;行業應用顯著深化。推動100個以上智能檢測裝備示范應用, 培育一批優秀場景和示范工廠, 深化智能檢測裝備在機械、 汽車、 航空航天、 電子、 鋼鐵、 石化、 紡織、 醫藥等8個領域的規模化應用;
產業體系初步構建。 建成從材料、 元器件、 零部件、專用軟件到裝備較為完整的產業鏈, 以及涵蓋標準、 檢測、人才等在內的產業體系。 培育30家以上智能檢測裝備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打造10個以上產業領軍創新團隊, 用戶敢用愿用的市場環境明顯改善。
其中提出,在重點工程方面,實施智能檢測裝備產業基礎創新工程, 建立以企業為主體、 市場為導向、 知識產權利益分享機制為紐帶、 政產學研用協同的智能檢測裝備產業創新體系, 建設一批技術創新機構, 加強智能檢測理論方法、 先進檢測技術研究和科技創新成果轉化, 突破一批關鍵核心零部件和專用軟件, 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加強核心技術攻關。積極跟蹤國內外智能檢測裝備技術發展趨勢, 研究新型量值傳遞溯源、 超常測試技術等智能檢測理論方法和共性技術。加強與重點領域用戶需求對接,開發適配制造工藝的專用檢測技術。推進人工智能、 5G、 大數據、 云計算等新技術融合應用, 提升智能檢測裝備感知、分析、 控制、 決策能力和水平。
實施供給能力提升工程, 面向國計民生和國防建設重點領域, 圍繞制造過程、 產品質量、 設備運行、 遠程運維、 安全環境等方面智能檢測迫切需求, 突破發展一批前沿智能檢測裝備, 升級換代一批通用智能檢測裝備, 研制一批專用智能檢測裝備, 改造升級一批在役檢測裝備, 提升智能檢測裝備供給能力;研制一批專用智能檢測裝備。圍繞機械、 汽車、 航空航天、 電子信息、 鋼鐵、 石化、 紡織、 醫藥等行業專用檢測需求, 支持用戶牽頭, 產學研用跨學科、 跨領域攻關, 開展基于數字模型的正向設計, 融合新原理、 新材料、 新工藝,研制開發一批專用智能檢測裝備。加強新材料、 生物制造等新興領域專用檢測裝備研制。
實施技術裝備應用推廣工程, 加強技術試驗驗證和工程化攻關, 促進智能檢測裝備技術熟化和性能迭代提升。開展創新產品應用示范及普及推廣行動, 推動智能檢測裝備在機械、 汽車、 航空航天、 電子、 鋼鐵、 石化、 紡織、 醫藥等行業應用示范和規?;茝V;開展應用示范推廣。制定智能檢測裝備推廣應用指導目錄, 組織開展產需對接, 宣傳優秀裝備應用案例。面向重點領域制造過程關鍵環節檢測需求, 示范推廣智能檢測裝備優秀應用場景。面向智能工廠成組連線需求, 打造一批智能檢測系統解決方案, 建設智能檢測裝備應用示范工廠。
實施產業生態優化工程, 從優質企業培育、 急需標準研制、 服務平臺建設、 數據安全共享、 人才隊伍建設等五個方面著手, 加大力度完善智能檢測裝備發展生態, 營造產業良好發展環境, 保障智能檢測裝備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培育優質企業。引導智能檢測裝備企業專業化、 差異化發展, 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企業和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培育具有生態主導力的鏈主企業, 聯合上下游企業、 科研院所,共同開展檢測技術研究、 裝備開發和集成應用服務。支持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促進大中小企業創新鏈、 產業鏈、 供應鏈、 數據鏈、 資金鏈、 服務鏈、 人才鏈“七鏈” 全面融通。
來源:工信部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