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電路產業是信息產業的核心之一,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關鍵力量。為更好地促進大灣區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培養更多的集成電路高端人才,深圳市政協常委、深圳技術大學校長阮雙琛在今年的提案中建議,加快建立集前沿研發、技術轉化、產業服務、人才培養于一體的光電芯片完整生態鏈,建成一個系統完整、職業化運營的國際領先的芯片加工平臺,培養大灣區產業發展急需的半導體和集成電路高端人才。
深圳是我國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品的集散中心、應用中心和設計中心之一。近年來產業保持快速發展態勢,2021年深圳市集成電路產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100億元。擁有國家級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國家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國家示范性微電子學院等重大創新平臺,產業生態不斷完善,產業集聚已初具規模。
在深圳,眾多大中小型光電子、MEMS及相關下游企業對光電及MEMS芯片的需求量巨大,而大量中小型企業因自身研發加工能力有限,需要尋求試產制造服務,芯片小批量試產的公共服務需求量巨大。同時,深圳市現有的微納平臺主要在幾家高校,側重基礎研究,沒有完備的(化合物)半導體設備和工藝,無法很好地滿足市場需求。
“國內現有的工藝平臺大多不具備完整的化合物半導體的設備和工藝能力,相比于美國高校中的微納加工平臺近100家,國內具有類似平臺的高校僅有幾家。”阮雙琛表示,近幾年,半導體這個領域越來越需要人才,尤其是需要有實踐動手能力的人才。
2021年,深圳技術大學與企業合作,聯合興辦粵港澳大灣區第一所集成電路學院。2022年,學院升格為學校的一級學院,并易名為“集成電路與光電芯片學院”,在去年9月迎來首批新生,全力培養相關領域的高質量人才攻克技術難題。
阮雙琛在提案中建議從服務集成電路核心制造項目、形成技術迭代內循環的戰略布局統籌考慮,搶抓戰略機遇窗口期,重點支持深圳技術大學等高校盡快建設半導體微納光電加工中心,同時推動產業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建設開放性的集成電路中試線。
文章來源:深圳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