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財經 作者:王珍 · 樊雪寒
如何加快碳化硅功率器件“上車”是2月8-10日在蘇州舉行的國際第三代半導體論壇上熱議的話題。繼新能源汽車充電器之后,碳化硅器件“上車”應用的下一個風口是電驅,這方面的國產化正在推進中。而車用的碳化硅器件的標準目前還沒有統一,給供應鏈帶來挑戰,國內的行業團體標準正在起草中。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首席專家、寬禁帶半導體電力電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柏松表示,在車載充電器領域,碳化硅MOSFET的滲透率已很高。電機控制器將是近幾年碳化硅MOSFET要更高速發展的關鍵因素,目前雖然市場滲透率還不是很高,但是這個領域的市場規模巨大,已經成為碳化硅MOSFET最大的應用市場。
據柏松介紹,中國電子科技集團2021年已經量產車載充電器用的碳化硅功率器件,2022年第二代產品的裝車量超過100萬臺;針對下一代的電驅動應用,已在做技術儲備,在一款電動大巴上做了2萬公里測試,裝車了10多臺。
新能源汽車、新能源發電以及軌道交通應用的需求,推動了碳化硅器件的快速進步。柏松認為,國產碳化硅器件還需要解決高可靠性等問題,里面涉及設計、制造、封裝的環節,需要技術鏈上下游合作,共同推進技術的成熟和應用。
蔚來汽車功率半導體設計團隊負責人、高級總監李道會說,蔚來今年要發布幾款新車,已公布的新型ES8和EC7都是用碳化硅模塊。目前在車上直接用國外生產的模塊,沒有充分發揮碳化硅器件的性能。蔚來已經建立了開發碳化硅器件的能力,也在電驅方面建立了全套自主開發和量產能力,希望最終由國產的芯片供應商來完成相關碳化硅器件的供應。
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總工程師劉朝輝也表示,比亞迪、蔚來等的新能源車已經用上了碳化硅MOSFET,它們都是自己定一套標準,并沒有一個行業統一的標準。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目前,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正和幾個單位一起起草國內這方面的行業團體標準。
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688.7萬輛,2023年預計銷量有望突破900萬輛。李道會表示,利用AI技術,蔚來對在路上跑的新能源車的大數據進行分析,來支持電驅開發,再反饋到模塊甚至芯片的開發,從而建立完整的閉環。希望與供應商一起合作,產品迭代后加快在國內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