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消息,據日經新聞報導指出,中國的半導體廠商正被迫調整在歐洲的并購策略,原因是包括德國、英國、意大利等國政府在外資對當地企業被收購審查過程中,進一步排除中國企業并購的趨勢正在強化。
報導指出,11 月9 日,德國政府阻止了一家中資企業賽微電子的瑞典子公司收購德國半導體制造商Elmos的舊生產線的計劃,導致原本價值8,450 萬歐元的交易無法完成。另外,德國半導體廠商ERS ELECTRONIC的出售計劃,德國政府也阻止了中國企業的參與。
除了德國,英國政府也此前也推翻了中國的聞泰科技荷蘭子公司收購而來的英國半導體制造商Newport Wafer Fab的交易。雖然,聞泰科技在 2021 年 8 月就已經完成了對于 Newport Wafer Fab 的 100% 股權的收購,但在 2022 年 1 月,英國政府以防止重要領域技術外流為目的的《國家安全和投資法案》施行之后,英國政府舊根據該法案重新對聞泰科技的收購案進行調查,最后予以了否決,要求恢復至收購前的股權狀態。
在德國、英國之后,近日意大利政府也阻止了中國深圳市投資基金對意大利SiC/Si外延設備廠商LPE的收購。這些例子顯示了歐洲各國政府在這些併購案之后,存在對中國資本的警惕態度。
德國智庫墨卡托中國研究所的統計資料顯示,中國企業直接投資歐洲 2021 年達 106 億歐元高峰,較 2020 年成長 34%。汽車相關投資占 23%,帶動整體金額成長。法國顧問公司 Inovev 也預估,到 2030 年之際,歐洲新車銷量總數的 4 成的純電動汽車當中,最多達到 20% 來自中國制造。因此,在純電動汽車被歐洲各國定位為重要產業的時刻,各國都希望藉由限制中國的投資,盡可能削弱中國影響力。
除了電動汽車,在英國 2020 年政府決定將華為技術排除 5G 基礎建設之外。當時英國市以國安為由阻止華為參與建設。而在德國,因為對中國態度強硬派綠黨在 2021 年進入德國政府,這使得對于中企收購德國晶圓廠一事,德國政府就加以拒絕。德國政府解釋,在半導體領域保護技術和經濟主權等同于保護國家,因此在內閣會議上決定根據《對外貿易法》予以禁止。
相對歐洲各國態度,中國也加強應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 11 月就針對中國企業收購在歐洲被阻止抨擊稱,指責英國濫用國家安全概念,不當使用國家力量來直接干預中國企業在英國的正常投資合作。同時還批評德國,不要把正常的經濟貿易政治化,更不要以國家安全為由進行保護主義。
就在對外并購的動作受挫之后,當前很多中國企業已將供應鏈合并重點放在本國,這使得即使在歐洲的并購計劃陷入停滯,雖然對整體經營的影響有限,但如果歐美市場并購計劃不能順利推進,中國企業技術和經驗的積累有可能變得遲緩,阻礙全球競爭力和成長。
來源:日經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