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近日,粵芯半導體和越海集成2家廣東半導體企業完成新一輪融資,為“廣東強芯”工程戰略助力。
粵芯半導體完成B輪融資
11月底,廣州粵芯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下稱“粵芯半導體”)也于近日正式完成了B輪戰略融資。
據官方介紹,本次融資所獲資金將全部用于粵芯半導體三期項目的投資建設。由廣州科創產業投資基金和廣東省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兩家知名產業投資機構聯合領投,同時獲得中國農業銀行下屬農銀投資和中國建設銀行下屬建信投資等既有和新戰略投資股東追加投資。
據悉,粵芯半導體是粵港澳大灣區唯一一家專注于模擬芯片領域和進入全面量產的12英寸芯片制造企業,先后于2019年及2021年相繼實現一期、二期項目正式量產,從消費級芯片起步,進而延伸發展至工業級和車規級芯片。
今年8月,總投資162.5億元的粵芯半導體三期項目在中新廣州知識城啟動,新建產能4萬片/月的12英寸集成電路模擬特色工藝生產線。三期項目規劃打造工業級和車規級模擬特色工藝平臺,主要應用于電力電子、服務器/5G基站及汽車電子的功率器件芯片、信號鏈芯片、電源管理芯片、微控制器芯片及圖像傳感器等多種產品。
目前,粵芯半導體已順利通過IATF 16949: 2016汽車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于2022年11月正式獲得TüV南德認證機構頒發的證書,標志著粵芯半導體的相關產品正式獲得了進入汽車芯片市場的綠色通行證。
越海集成完成1.65億元股權融資
日前,廣東省集成電路基金、廣州產投集團、增城產投集團聯合完成對廣東越海集成技術有限公司(下稱“越海集成”)1.65億元融資,助力廣州市增城區打造集成電路產業集群。
據“增城區融媒體中心”介紹,越海集成規劃占地面積120畝,規劃總投資額58億元,首期投資9.8億元,建設晶圓級封裝生產線、3D傳感器模塊生產線,建成12寸TSV封裝產能每月1.3萬片,8寸TSV封裝產能每月2萬片,預計年產值超40億元,可服務于快速增長的新能源汽車、自動駕駛、消費電子、安防監控、生物醫療、物聯網、智能制造等多個領域,加速芯片產業國產化進程。
作為首個落地廣州的“晶圓級先進封裝”項目,越海集成填補了廣州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四梁八柱”戰略中封測領域的空白,對廣州搶占先進封裝產業高地具有重要作用,對增城打造集成電路產業集群具有重要意義。
本次項目股權融資有利于推動廣州乃至華南地區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集聚和創新發展,更為廣州加快芯片產業鏈布局,實現“廣東強芯”工程戰略加速度、添動力。
“廣東強芯”工程提速
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已經成為廣東省制造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在去年8月,廣東省政府正式發布的“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到2025年,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營業收入突破4000億元,以廣州、深圳、珠海為核心,打造涵蓋設計、制造、 封測等環節的半導體及集成電路全產業鏈,打造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第三極。
而廣州作為實現廣東省“十四五”規劃目標的重要一環,也正在強化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與建設。今年3月,廣州市工信局發布了《廣州市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4年)》。
《行動計劃》提出,到2024年,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年主營業務收入突破500億元,年均增長超過15%。除了明確未來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十大重點任務,同時對芯片設計、芯片制造、封裝測試、高端材料、重點裝備等領域亦作出了相應的任務規劃。此外,還提出打造“一核兩極多點”的產業格局。
目前,廣東已全面實施“廣東強芯”工程,布局實施廣東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芯片設計與制造”戰略專項。擴大芯片制造產能供給,實施汽車芯片應用牽引工程,推動形成關鍵芯片戰略儲備機制,搭建電子元器件和集成電路國際交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