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中國汽車產業未來五年,無論是民營還是國營,只有不著眼于當前銷量利益的車企,才能真正實現質的飛躍。
隨著“金九銀十”的落幕,各大上市車企的財報也相繼出爐。相比今年上半年,各車企第三季度在銷售旺季的加持下有了明顯的提升,特別是在營收方面,包括上汽集團、長城汽車、長安汽車、廣汽集團在內均實現了兩位數的同比增長。
但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少數幾家包括比亞迪、長城在凈利潤方面實現了大幅的增長,其他企業均是增收不增利。
今年以來,受疫情封控、芯片等供應資源緊張、動力電池等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等多重不利因素的疊加影響,多數企業盈利水平大幅承壓。特別是地處西南地區的幾家企業,更是在8月9月遭遇到限電等致使公司停產的不利因素。
總體來看,目前國內幾大汽車集團的市場格局在今年已然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從曾經的自主三強與國營三強比翼齊飛,到現在已經形成了“一超多強”的穩固局面。
民營三巨頭的天花板在哪?
日前,比亞迪發布第三季度財報。賬面上的數據表現令人吃驚,第三季度營收1170.81億元,同比增長115.59%,凈利潤57.16億元,同比增長350.26%。
比亞迪方面表示,盡管面對眾多不利因素,但新能源汽車行業繼續加速上行,比亞迪銷量保持強勁增長,持續創下歷史新高,市占率遙遙領先并持續強化,同比和環比均實現大幅增長,推動了盈利大幅改善,有效緩解了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的盈利壓力。
嘴上說的委婉而艱難,但是喜悅之情也可以說是溢于言表。的確,同比350%的利潤暴增,可以說放在全行業都是奇觀。比亞迪的在整個今年的表現都是一騎絕塵,不停地在創造奇跡。今年前三季度,比亞迪實現營收2676.88億元,同比增長84.37%,凈利潤93.11億元,同比增長281.13%。
在外界看來,比亞迪的這種高速增長已經大幅超過市場預期。東吳證券表示,比亞迪第三季度業績超市場預期,并將其2022年凈利潤預期由117.85億元上調至162.51億元,上調幅度超40億元。除了東吳證券外,其他券商對比亞迪也表現出極大的興趣。
從銷量上看,今年9月份,新能源汽車銷量約為20.13萬輛,同比增長249.56%。前三季度,比亞迪累計銷量約為118萬輛,其中第三季度的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量53.72萬輛,同比增長187.01%。
另外,粗略計算單車利潤的話(利潤與銷量的比值),比亞迪的單車利潤從去年開始一路猛增。據統計,比亞迪去年上半年的單車利潤僅為800多元。到了今年第一季度單車利潤增長到 2300元左右,第二季度單車利潤在7300元左右,而到了第三季度已經接近萬元水平。
盡管核算方式不夠嚴謹存在不少漏洞,但是線性上升的數值依舊可以反映近段時間的成效。在外界看來,一個更大的疑惑擺在他們面前,也等待著比亞迪用現實來回答。如此高速的增長,比亞迪能夠維持多久,他們的瓶頸究竟在哪?
就在9月份,比亞迪積壓在手上的訂單已經超過70萬輛,交付難題成為擺在他們面前的第一道坎,而一旦完成產能擴張,加大生產力度兌現完訂單,走過這個交付峰值后,巨大的產能又會是新一輪的難題所在。
從目前的種種跡象看出口成為了比亞迪未來釋放產能最合理的地方,有消息稱,比亞迪關聯公司將在山東煙臺的一家船廠訂造8艘可裝載7700輛汽車的滾裝船,總造價近50億元,其中基本確定建造的是6艘,另外2艘為選擇權訂單。以這個體量計算的話,比亞迪未來至少能消化50萬產能。
如果說國內市場決定著比亞迪的起點,那么國際市場將會是比亞迪的天花板。同樣有著全球夢的長城汽車在第三季度也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今年第三季度,長城汽車實現營業總收入373.46億元,同比增長29.36%,凈利潤25.57億元,同比增長80.55%。今年1-9月,長城汽車實現營業總收入994.80億元,同比增長9.56%,凈利潤81.49億元,同比增長64.80%,經營業績增長顯著。
即使不如比亞迪那么搶眼,但有一個指標卻值得玩味。前三季度,比亞迪利潤93億元,長城為81億左右,而比亞迪的營收高達2676億,幾乎長城的2.5倍。反過來看,長城汽車用較少的營收實現了幾乎與比亞迪相似的利潤。
這背后雖然涉及到財會核算方式不同的問題,但宗旨離不開成本與收益的根本邏輯。例如有的企業,就會將上市公司的研發投入納入到集團母公司中,讓上市子公司的財報更加好看。在長城的財報里,也能看到今年前9月,研發支出高達85億占營業收入8.6%。
另外,吉利汽車暫無公布第三季度財報的計劃,但從今年上半年以及第三季度的銷量表現看,吉利汽車今年在全年應該也會有一個較好的表現。
國營陣線的全面失敗
在比亞迪、長城為代表的民營車企亮眼的財報表現下,國營陣線確實大面積的全線潰敗。今年第三季度,上汽集團營業總收入2114.2 億元,盡管營收恢復正增長,但歸母凈利潤僅57.4 億元,同比下滑18.43%。
前三季度,上汽集團營業收入5102.37億元,同比下降5.23%;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126.49億元,同比下降37.84%;基本每股收益1.099元,同比下降37.49%。
盡管上汽集團體量龐大,但幾乎在所有重要指標上均出現了下滑。
在銷量方面,上汽集團第三季度總銷量達153.6萬輛,同比增長16.2%,環比增長51.5%。具體來看,自主品牌銷量突破79.4萬輛,同比增長17.5%,占總銷量的比重繼續保持在50%以上。
雖然,自主品牌份額上看,上汽集團旗下幾大品牌加起來還不如比亞迪,甚至長城。但事實上,在上汽集團巨大的營收里,不僅僅有汽車銷售業務,還有零部件供應鏈甚至房地產,而這些也將決定著上汽集團未來的走向。
有越來越多的專家認為,目前以汽車銷售、汽車養護為主要的盈利模式未來很有可能向出行服務領域靠攏。
與上汽集團不同,東風汽車可以說是面臨這全面的潰敗,數據顯示,東風汽車2022年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8.21億元,同比下滑16.01%;凈利潤虧損275萬元,同比下滑128.59%。根據東風汽車披露的產銷快報顯示,東風汽車旗下乘用車板塊的產銷均在下探。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10月17日,東風汽車對外發布公告,東風集團對東風汽車5.02億股股份的要約收購已經完成交割,前者正式取得了對東風汽車的控制權。
作為東風集團旗下專注于輕型商用車事業的大型股份制企業,東風汽車是集團中為數不多的A股上市公司,且公司業務并非東風集團的主要商用車版塊,近年來有略顯邊緣化的發展趨勢。此次股份交割,也被外界視作嵐圖汽車借殼上市的準備工作。
而嵐圖品牌在一定程度上將決定著東風汽車未來的高點。
不僅是上汽、東風,一汽也面臨著艱難的處境,或許只有長安汽車的狀況稍好一些??傮w來看,長安汽車雖然前三季度企業銷量略有下滑,但是其總收入、凈利潤、毛利率、凈利率都相比往年有了不錯的提升。
對于中國汽車產業未來五年,無論是民營還是國營,只有不著眼于當前銷量利益的車企,才能真正實現質的飛躍。
來源:BusinessC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