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證券發布研究報告稱,碳化硅電氣特性優越,有望成為最具前景的半導體材料之一。下游新能源汽車、光伏等領域驅動行業成長。目前海外龍頭企業具備先發優勢,國產廠商正加速驗證,政策支持+成本下降背景下,國產替代空間廣闊。
東莞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SiC電氣特性優越,有望成為最具前景的半導體材料之一。
半導體材料位于半導體產業鏈最上游,屬于芯片制造與封測的支撐性產業,是半導體產業鏈中細分領域最多的環節。近年來,全球半導體材料市場規模穩健增長,而從被研究和規模化應用的先后順序看,半導體材料發展至今已經歷了三個階段。其中,以SiC為代表的第三代半導體,具備耐高壓、耐高溫和低能量損耗等優越性能,可以滿足電力電子技術對高溫、高功率、高壓、高頻及抗輻射等惡劣工作條件的新要求,有望成為半導體材料領域最具前景的材料之一。
碳化硅下游應用廣泛,新能源汽車、光伏等驅動行業成長。
SiC產業鏈包括上游SiC襯底材料的制備、中游外延層生長、器件制造以及下游應用市場。從下游應用看,SiC襯底可分為半絕緣性襯底和導電性襯底,其中半絕緣SiC襯底主要用于制作微波射頻器件,用于5G通訊、雷達等高頻需求領域,導電型襯底則用于制作功率器件,用于新能源汽車、光伏發電等高壓需求領域。近年來,SiC功率器件在下游應用中嶄露頭角,應用范圍已從傳統的消費電子、工業控制、電力傳輸、計算機、軌道交通等領域,擴展至新能源汽車、風光儲、物聯網、云計算和大數據等新興應用領域,其中新能源汽車、光伏等領域的快速發展給SiC帶來增量需求,驅動碳化硅行業不斷成長。據Yole預測,到2025年,全球SiC市場規模將達到25.60億美元,2019-2025年復合增速高達29.53%。
政策支持+成本下降,碳化硅國產替代有望加速。
近年來,國家陸續出臺政策鼓勵SiC行業發展與創新,疊加SiC襯底向大尺寸演進,有效提升材料使用率,以及晶棒、襯底良率持續提升,未來碳化硅器件的生產成本有望持續下降,預計在高電壓場景中將先具備替代優勢。目前海外廠商在碳化硅領域占據先發優勢,國內企業仍在起步階段,技術不斷追趕同時產能尚在爬坡,隨著國內企業產品得到驗證進程加速,下游廠商認可程度不斷提升,海外企業與國內企業差距相對縮小,國產替代具備廣闊的市場空間。
(來源: 智通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