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產業網獲悉,近期芯片砍單、景氣不再的消息甚囂塵上,不過,綜合A股半導體公司業績指引、經營情況以及機構調研和分析師研判來看,半導體“砍單潮”卻并未波及設備、材料兩大上游環節。
設備環節方面,多家公司已給出上半年訂單金額/業績預告,甚至有企業新增訂單額已超過去年全年營收,還有不少廠商在接受調研時透露“訂單充足”。
材料企業方面,目前已經公布業績預告的公司較少,但在下游晶圓廠大跨步式的擴產進度下,多位機構分析師認為該環節需求有望激增,部分廠商在2022年全年四個季度,都將呈現出訂單持續環比增長的態勢。
▌設備:“訂單飽滿”成關鍵詞 有望奠定后續增長
近期已有三家設備(包括零部件)廠商公布上半年業績/訂單情況,其中:
至純科技上半年新增訂單額已超過去年全年營收;中微公司訂單額也與去年營收相當;新萊應材上半年預告歸母凈利潤已接近去年全年水平,公司半導體業務在手訂單飽滿。
另外,未預告業績的公司中,多家訂單需求也頗為樂觀,例如:
芯源微Q2新簽訂單依舊高速增長,前道產品已獲士蘭微、華潤微等公司導入;華海清科的部分產品需求甚至“比公司自己測算更樂觀”。而北方華創、盛美上海、拓荊科技等設備商,無一例外都明確表示,在手訂單充足。
值得注意的是,還有廠商給出了訂單前瞻線索——華海清科表示,收入結構反映出的客戶占比與其擴線節奏緊密相關,跟蹤大廠的擴線節奏,基本能反應公司訂單狀況。
而下游客戶擴產也是分析師依舊青睞設備環節的最主要原因。
東吳證券周爾雙指出,目前市場最大擔憂在于行業周期向下。即使未來晶圓廠開支不會維持每年高速增長態勢,但國內資本開支仍會維持在較高水平。
設備是當前半導體產業邏輯最好的細分環節之一,本土半導體設備的業績驅動力更多來自于市場份額的提升。隨著本土晶圓廠加速發展,設備環節業績彈性大于整體行業。
▌材料:客戶突破和份額提升雙驅動 優質廠商有望迎黃金發展期
材料環節中,絕大多數公司尚未發布中報預告或訂單情況,不過,從相關廠商的公告中,也能窺出些許向好趨勢。
鼎龍股份6日發布中報預告,預計上半年實現凈利潤1.77億元-1.98億元,同比增長93%-116%,接近去年全年凈利潤(2.14億元);
另外,安集科技自2020年Q4至今年Q1,已連續六個季度實現營收環比增長。公司日前透露,上半年公司銷售未受疫情影響;同時,隨著客戶技術不斷迭代升級,公司產品用量也將持續增長。
正如上文所述,國內晶圓廠開支仍在較高水平。興業證券6日報告統計了國資背景主要晶圓廠及存儲廠的擴產規劃:
12寸邏輯代工及IDM產能2021年底為40萬片/月,2024年底月產能將超過130萬片;
3D NAND、DRAM存儲總產能2021年底為16萬片/月,2024年底有望提升至50萬片/月。
擴產高峰之下,在硅片、拋光液、拋光墊、靶材、電子氣體、濕化學品、光刻膠等領域,本土半導體材料廠商均已實現不同程度的突破。部分公司在主流晶圓廠中已成為主力供應商、甚至第一供應商。
分析師指出,晶圓廠紛紛加速導入本土供應商,各板塊優質廠商面臨著客戶突破和份額提升的黃金發展期,訂單和業績增長有望加速。
天風證券也表示看好2022年半導體材料的板塊性機會。今年晶圓廠就將陸續釋放新增產能,而在產能爬坡器件,材料作為制造的“邊際成本”,使用量將持續提升。
來源:財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