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產業網獲悉:據臺灣經濟日報報道,臺積電將砸 1 萬億新臺幣(約 2290 億元人民幣)在臺中擴大 2nm 產能布局,有望在中清乙工建設半導體產業鏈園區。
臺積電第一季度合并營收為4910.76億新臺幣,同比增長35.5%;凈利潤為2027.33億新臺幣,同比增長45.1%。
同時,臺積電在社交媒體上公布了一段美國亞利桑那州5nm工廠施工短片,并表示建廠工作正在穩步推進中。預計于2024年營運量產的該廠月產能2萬片。
除美國工廠外,臺積電還與索尼半導體解決方案(SSS)及電裝株式會社(DENSO)合資,于日本熊本縣設立JASM晶圓廠,預計2024年底前生產22nm、28nm、12nm及16nm產品,月產能5.5萬片。
在全球多個國家建廠,不斷提升產能之后,臺積電更專注于先進制程的研發與量產及提升良品率。
根據臺積電的計劃,3nm工藝會在2022年下半年試產,2023年大規模量產。之后會投資超2300億元擴大2nm產能布局,預計將在2024年試產,2025年開始量產。蘋果在2025年肯定趕不上了,2026年才有可能見到2nm芯片的蘋果手機或者電腦。
據臺灣經濟日報報道,臺積電將斥資 1 萬億新臺幣(折合約 2262億元人民幣)在臺中擴大 2nm 產能布局。臺積電已經拿下了竹科 2nm 廠的用地,預計最晚 6 月取得所有用地。
此外,臺積電將在2nm的節點推出Nanosheet / Nanowire的晶體管架構,另外還將采用新的材料,包括High mobility channel,2D,CNT等。其中2D材料方面,臺積電已挖掘石墨烯之外的其他材料,可以逐漸用在晶體管上。
臺積電總裁魏哲家在 4 月 14 日召開的法說會上表示,臺積電 2nm 預期會是最成熟與最適合技術來支持客戶成長,臺積電目標是在 2025 年量產。
臺積電總裁魏哲家在 4 月 14 日召開的法說會上表示,臺積電 2nm 預期會是最成熟與最適合技術來支持客戶成長,臺積電目標是在 2025 年量產。
與三星激進地在3nm節點使用GAA晶體管不同,臺積電在2nm節點才會使用GAA晶體管,新技術依然帶來了大量挑戰,導致2nm工藝量產時間要等幾年。
臺積電第一季度合并營收為4910.76億新臺幣,同比增長35.5%;凈利潤為2027.33億新臺幣,同比增長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