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華為等中企采取的措施無疑是把雙刃劍,對全球芯片產業鏈造成深遠的影響,全球各經濟體紛紛推動去美化,中國芯片產業鏈則不斷取得突破,美國芯片企業為了挽救自己的業績甚至不得不轉身為華為定制芯片。
國產手機興起了芯片發展熱潮,其中國產手機領軍者小米先后進入了手機處理器、充電芯片、ISP芯片行業;OPPO、vivo也在加緊發展自己的芯片,其中OPPO自研的馬里亞納芯片已應用于手機上,據稱OPPO還在研發手機處理器。
國產芯片當下已在服務器芯片、5G射頻芯片方面取得突破,華為、阿里平頭哥研發的ARM架構服務器芯片已從中國電信、中國移動手里斬獲不小的訂單,卓勝微、富滿微等已研發出5G射頻芯片,日前阻礙國產芯片濾波器也已有廠商研發成功,芯片產業鏈在進一步完善。
阻礙國產芯片發展的芯片制造行業也在穩步推進,國產芯片設備在刻蝕機、清洗機、涂膠顯影機、離子注入機等設備方面都已達到14nm級別,目前正在研發7nm、5nm的設備,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也比較小了,并且正處于加速追趕中,與全球先進水平的差距在快速縮短。
近期華為進一步推進芯片堆疊技術,研發出3D-DRAM芯片技術,將芯片堆疊技術推向DRAM芯片,業界人士指出此舉可望將DRAM芯片工藝推進至1納米,打破了芯片制造的瓶頸。
由于國產芯片產業鏈這一年多來所取得的進展,今年前4個月中國進口的芯片減少了240億顆,意味著國產芯片替代進一步提升。

國產芯片的進展,對于美國芯片產業來說無疑是不小的打擊,畢竟如今美國制造業剩下的優勢產業已不多,芯片已成為美國制造業剩下的有限優勢產業之一。
中國則是全球最大制造國,對芯片需求極大,也是美國芯片的最大客戶,隨著中國芯片產業的發展,美國芯片產業已遭受了嚴重的損失,據悉至今美國芯片產業已遭受了1700億美元的損失,美國芯片企業的營收增速也顯著低于其他地區的芯片企業,Intel也再次被三星奪走全球芯片老大的位置。
手機芯片行業的老大高通更被聯發科擊敗,聯發科已連續兩年居于全球手機芯片老大的位置,面對聯發科的攻擊勢頭,高通不得不想法挽救業績,于是高通申請了向華為手機出售芯片的許可,為此高通還專門為華為定制了4G芯片。
然而這一切都無法阻止中國芯片替代美國芯片,正如上述中國從美國進口的芯片仍然在下滑,中國芯片自給率在加速提升,按照如此勢頭美國芯片從中國市場獲得的收入將進一步下滑。
與此同時美國的盟友--歐洲也在推進自己的芯片產業發展,據悉歐洲已計劃投資數百億歐元發展芯片產業,希望在未來數年內奪取全球芯片市場20%的份額,中國和歐洲是美國芯片的兩大客戶,這兩大客戶都推進芯片自給,自然讓美國芯片心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