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財聯社消息,車用IDM業者安森美深圳廠內部人士指出,車用絕緣柵雙極晶體管(IGBT)訂單已滿且不再接單,但不排除訂單中存在一定比例的超額下單(overbooking)。供應鏈業者表示,2021年起車用半導體中的功率元件、微控制器(MCU)最為缺乏,且直至2022年情況都未見明顯改善。
車規級IGBT在當下新能源汽車發展如火如荼態勢下更為緊俏,加之全球缺芯環境持續,在今年業界持續有信號傳出IGBT或將成為新能源汽車生產瓶頸所在,其影響可能將超過MCU。供應鏈傳出消息,安森美、英飛凌等產品交貨周期達到30~50期,個別產品周期甚至更長。
業界周知,IGBT 市場長期被英飛凌、富士電機、三菱電機等海外公司壟斷。但近兩年,由于國外供應鏈也無法滿足旺盛的市場需求,本土供應商機遇顯現。
由于英飛凌IGBT供貨周期過長,2021年國內部分造車新勢力開始轉向本土供應商;比亞迪在去年年底與士蘭微、斯達半導、時代電氣、華潤微簽訂 IGBT 供貨訂單;理想汽車新增時代電氣為主要供應商;東風公司與中國中車聯手設立的智新半導體,快速擴產IGBT;而斯達半導則依托匯川技術和英威騰等本土工控企業,將產品導入中低端新能源車型,并逐漸向中高端滲透。
從目前國內外IGBT供應商擴產成效上看,今年下半年IGBT產能或仍無法滿足需求。
國際方面,業界消息顯示,英飛凌的12英寸晶圓廠2021年9月已投產,前期產能2-3萬片/月,2023年滿產8-10萬片/月,滿足不了新能源汽車和光伏市場需求的高速增長。而安森美和ST方面,據業界人士透露,兩家公司目前沒看到明顯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