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漢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武漢市數字經濟發展規劃(2022—2026年)》(以下簡稱“《規劃》”)的通知。

圖片來源:武漢市人民政府官網截圖
《規劃》指出到2035年,建成國內重要的數字經濟技術策源地、數字產業集聚地、創新人才培養高地、數據要素流通樞紐、治理模式薈集地、應用場景富集地,全面建成數字經濟一線城市,成為全球數字經濟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上的重要節點。
《規劃》明確五大重點任務,包括完善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強化數字產業發展長板、深入推進產業數字化、不斷優化社會治理數字化、探索數據價值化實現路徑。
強化數字產業發展長板
電子信息制造業。“光”產業,提升光通信產業核心競爭力,大力發展高端光電子器件、特種光纖、高功率激光器等關鍵核心技術,推動光通信全產業鏈發展。“芯”產業,發展存儲器、自動駕駛、智能座艙、紅外成像、北斗導航等應用芯片,推動化合物半導體工藝技術攻關,打造自主創新集成電路產業基地。“屏”產業,發揮行業領軍企業集聚效應,進一步做大面板產業規模,打造國內最先進的全尺寸面板新型顯示產業集群。“端”產業,大力引進智能終端頭部企業,加強與芯片、顯示、軟件等產業協同發展,建成全國重要的智能終端生產基地。“網”產業,加快發展5G、衛星互聯網等新一代移動通信和下一代互聯網等領域網絡設備,打造國內頂尖的信息網絡產業集群。
特色優勢產業方面。聚焦武漢市在全國有影響力的特色產業,積極在北斗、智能網聯汽車、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等細分領域布局。北斗領域,加快基于北斗三號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進北斗芯片及關鍵元器件、終端研發和產業化,重點發展高精度高性能芯片、通用導航芯片、導航終端和授時終端。加大行業示范推廣應用力度,在城市治理、智能交通、應急管理、大眾消費等領域實現北斗應用的融合創新。拓展基于北斗的空間信息服務、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軟件。著力構建“北斗+”產業生態。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引進和培育重點領域擁有核心技術的智能網聯汽車企業,加強車載感知、自動駕駛、車聯網、物聯網等技術集成和配套,開發交通智能感知系統,形成自主的自動駕駛平臺技術體系和產品總成能力。開展城市車路協同道路測試,重點開展自動駕駛出租車、公交、接駁、物流配送等場景示范應用。建設智能網聯汽車檢驗檢測平臺和仿真測試平臺。信息技術應用創新領域,聚焦“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著力研究和開發具備國產化替代能力的軟件產品,籌建國家基礎軟件協同攻關和創新中心。重點支持國產操作系統、物聯網操作系統、分布式數據庫等自主可控的基礎軟件產品研發,支持基于國產軟硬件的整機研發和生產,引入CPU、打印掃描設備項目,開展信息技術應用創新軟硬件適配工程,開展國產技術研發、適配驗證、人才培養。推動信創產品向金融、能源、電信等領域拓展應用。
《規劃》提出的五大重點工程包括數字核心技術攻關工程、數字應用場景開放工程、數字安全防護構筑工程、數字創新人才培養工程、數字區域特色發展工程。
數字核心技術攻關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