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在今年初美國和日本決定合作制定5G標準之后,雙方正在加速推進這一計劃,預期最快在2024年共同推出一個6G標準,此舉或許將會促使中國和歐洲再次合作制定6G標準,此前中歐就成功在4G標準上合作最終取得了成功。
一、中歐合作制定4G標準
早在2004年的時候,在3G商用還在推進的時候,中國和歐洲就已經定下了共同合作制定4G標準的決定,此后雙方共同推進了LTE,歐洲推動LTE-FDD延續WCDMA專利,中國則將TD-SCDMA的部分專利延續到TD-LTE。
當時的美國推出了兩個5G標準,分別是高通力推的UMB和Intel推出的wimax標準。高通推出的UMB原名叫CDAM Rev.C,從名字就可以看出它以CDMA技術為核心技術,希望延續高通在CDMA技術上的專利壟斷優勢,后來UMB被發現存在重大技術缺陷而不了了之。
Intel力推的wimax則由WiFi技術演進而來,美國為了扶持wimax標準可謂竭盡全力,在3G標準已經定稿數年之后,wimax還是被塞入了3G標準之中,美國希望通過在3G時代就商用wimax提前取得先機,當時亞洲地區也有不少企業支持wimax,這些亞洲企業都付出了代價,原因是UMB失敗后的高通考慮到自己在CT技術上的利益選擇支持wimax的對手TD-LTE,而且這也有利于統一4G標準,wimax最終被TD-LTE擊敗。

可以說在4G技術標準上,中歐合作達到了共贏,它們的企業由此從中獲取了巨大的回報,愛立信、諾基亞等歐洲企業、華為和中興等中國企業在4G標準中都獲得了不小的話語權,大幅削弱了美國企業對4G標準的影響力。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的高通同樣從中獲得了厚報,因為高通提前收購了擁有OFDM技術的Flarion公司,OFDM技術是4G核心技術之一,同時當時3G與4G長期共存,高通通過強調3G和4G專利捆綁的方式依然延續了高通專利費收費模式。
二、中歐合作制定6G標準對雙方都有利
去年日本分析機構分析了全球各個經濟體申請的6G專利數據,發現中國申請的6G專利最多,占有40.3%的份額,其次是美國占有35.2%的份額,再次是日本占有9.9%的份額,中國在6G專利上提前布局,可望繼續引領6G技術優勢。

正是由于中國在6G技術上的優勢,促使美國和日本選擇合作,它們希望通過抱團的方式在6G標準上取得話語權,從上述分析數據可以看出美國和日本合計占有6G專利的45.1%,超過了中國,顯然它們共同合作有助于取得專利領先優勢。
面對日美合作,中國就需要找一個合作伙伴,顯然歐洲是一個不錯的合作伙伴,而且雙方在4G標準上曾成功牽手,這都讓雙方有合作的基礎。從專利份額可以看出,歐洲占有8.9%的份額,它與中國合計占有49.2%的份額,超過了美日的專利份額,雙方合作可以達到共贏。
同時對于歐洲來說,這十多年,歐洲在芯片、互聯網科技等方面都被美國壓制,影響了歐洲科技行業的發展,歐洲甚至為此多次對美國的谷歌、蘋果等發起反壟斷調查,都是憂慮美國科技互聯網企業的強勢影響了歐洲當地科技互聯網企業的發展。如此歐洲當然更不希望在6G技術上落后,而與占有優勢的中國合作可以為它增加更多話語權,以在6G標準博弈中獲得優勢。
可以說歐洲和中國合作是非常有利的事情,這將有助于制衡美日在6G標準上的話語權。就市場來說,全球三大最具價值的通信設備市場份額是美國、歐洲和中國,歐洲和中國合作的話雙方形成的市場規模也遠超美國和日本,這都有助于爭取6G標準話語權。
正是基于這些原因,柏銘科技認為中國和歐洲考慮到各自的需求,以及制衡美國和日本的需要,雙方再次合作制定6G標準非常有必要,如此才能在6G標準中形成平衡,讓6G標準達到共贏,而不至于讓美國再次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