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2年河南省數字經濟發展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印發。
以下是《工作方案》部分內容:
發展目標
數字經濟總量規模快速增長。2022年,全省數字經濟增長15%以上,力爭占GDP的比重超過30%。
基礎支撐能力全面提升。實施數字經濟重大項目1000個,完成年度投資2000億元,其中新型基礎設施領域重點實施64個總投資10億元以上的項目,全省服務器、PC機產能分別達到150萬臺、300萬臺。
重點工作
構建高水平新型基礎設施體系。實施新型基礎設施提速行動,推進信息、融合、創新基礎設施提速發展
加快建設信息基礎設施。開展“雙千兆”建設,實施一批千兆寬帶應用試點,推動5G網絡由規模建設、廣泛覆蓋向按需建設、深度覆蓋發展,新建5G基站4萬個。擴容提升鄭州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等關鍵樞紐設施,規劃建設國家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統籌布局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邊緣計算中心,加快實施中原大數據中心二期、中國移動網絡云鄭州大區中心、鄭州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等項目。加快自主可控、全棧國產化的“黃河云”建設,推動省內重點國有企業、中小企業上云。
超前部署創新基礎設施。推進嵩山、神農種業、黃河實驗室和超短超強激光平臺、新一代正負離子對撞機等重大科學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國家超算鄭州中心發展水平,研制新一代國產高性能處理器(鄭大芯),力爭運算性能保持國際前列,組建鄭大曙光研究院,在先進計算領域培養一批優秀人才。
提升發展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實施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提升行動,培育壯大優勢產業集群
先進計算產業。成立超聚變工作推進專班,制定支持政策措施,加快超聚變全球總部基地、記憶科技服務器及配件、弗蘭德科技園等重大項目建設,吸引集聚20家左右原材料、部件、軟件等產業鏈配套企業,構建集研發設計、生產制造、融合應用為一體的產業生態。提升黃河、紫光、曙光、浪潮、長城等重點企業產業化能力,加快計算產品在政務、金融、能源等重點領域的應用示范。
新型顯示和智能終端產業。加快建設鄭州航空港區智能終端產業園、富士康周口科技工業園、南陽國家級數字光電產業園等,鞏固提升高端智能手機產業,積極發展投影機、VR/AR、可穿戴設備等新型智能終端。推動鄭州華銳光電第五代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件、中光學220萬套微納智能顯示系統等重大項目實施,發展機構件、顯示靶材、玻璃蓋板、攝像模組等關鍵材料和器件。
物聯網產業。依托漢威科技、新天科技、新開普等龍頭企業,加快建設中國智能傳感谷啟動區,配套建設河南省智能傳感器中試基地、產學研基地、檢測中心等相關設施,重點發展MEMS傳感器、智能傳感器材料、智能傳感器終端等全產業鏈。推動新鄉新東微電子6英寸MEMS中試基地等重大項目建設,支持開封、洛陽、新鄉、鶴壁、三門峽、南陽等地發展各具特色的物聯網配套產業。
網絡安全產業。實施鄭州紫荊網絡信息安全科技園、信大捷安光接口網絡安全芯片、智感物聯網公司商用密碼應用等項目,擴大網絡安全產品示范應用,積極引進綠盟科技等優勢企業。加強與信息工程大學的戰略合作,推進科技成果轉化,落地一批合作項目。
集成電路產業。加強與優勢企業合作,引進落地一批晶圓制造、芯片制造、新型存儲器項目。推動鄭州銳杰微SIP芯片封裝、鶴壁仕佳光子陣列波導光柵(AWG)及半導體激光器芯片產業化等項目建設,提升封裝和材料支撐能力。
第五代移動通信(5G)產業。加快中興5G微基站、垂天5G智慧合桿制造基地、易事特5G+科創園、光遠5G用超薄電子級玻璃纖維布等項目建設,大力發展基于5G的智能終端、關鍵器件和基礎材料產業,培育打造省級5G產業示范基地、5G應用創新引領區,形成一批5G+智能制造、智慧醫療、智能交通、智慧教育等示范應用場景。
區塊鏈、衛星、量子通信等前沿產業。制定河南省區塊鏈技術應用和產業發展行動方案,推動區塊鏈場景應用,依托鄭州市中原科技城加快建設河南省區塊鏈產業基地,引進集聚一批區塊鏈知名龍頭企業,支持中盾云安、盛見網絡等本土區塊鏈企業做大做強。建設鄭州北斗產業園、鄭州北斗云谷、河南省地理信息產業園,發展北斗衛星導航定位及位置服務軟硬件產品。建設河南省量子信息技術實驗室,引進和培育一批量子通信元器件生產、設備制造、網絡建設及運營服務企業。
優化數字經濟發展環境。實施數字經濟生態體系建設行動,加快產業園區、要素市場建設,統籌推進優勢企業培育、對外開放合作
建設數字經濟發展高地。支持鄭州、洛陽加強協同,制定實施方案,在核心產業發展、產業數字化轉型、數據價值化等領域先行先試,加快數字經濟集群化發展,建設鄭洛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認定一批省級數字服務出口基地,支持有條件的地區積極申建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
分類培育數字經濟優勢企業。圍繞“芯屏網端器”重點領域,研究制定支持政策措施,培育100家左右數字經濟重點企業。強化核心企業引領,推動超聚變、豫信電科等企業拓展市場,提升產業規模和綜合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