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產業網消息:記者今天從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獲悉,受教育部委托,學會產教融合專業委員會日前遴選出485個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正式對外公布。其中,第三代半導體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以下簡稱“聯盟”)《“行校企”多主體育人,“產教科”全要素協同------聯盟搭建產教融合平臺,支撐產業健康快速發展》案例成功入選。


2021年7月,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發布《關于征集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案例的啟事》,面向社會公開征集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案例,具體內容為通過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提高職業院校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典型案例。

聯盟相關負責人介紹,第三代半導體產業是一個學科跨度大、技術更新快、應用面寬的行業,產業人才培養方面存在諸多問題。一是,產業人才培養標準與評價鑒定體系欠缺導致院校人才培養與企業人才培訓工作無章可循。二是,產業需求與院校的專業設置脫節,院校人才培養無法支撐產業發展。三是,校企合作“一頭熱”,企業缺乏積極性參與院校人才培養工作。四是,院校教育資源及配套設施不足,在課程、師資、實訓設備及研發支撐等方面,缺乏實用性與時效性。


為支撐國家部署的第三代半導體重點研發計劃和產業發展規劃,滿足產業日益增長和快速變化的人才需求,第三代半導體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充分發揮國家級行業組織優勢,聯合龍頭企業和優勢院校,整合產業、教育、科研資源要素,共商、共建、共享產業人才生態體系。
聯盟自2009年起成立人力資源工作委員會,圍繞技術和產業關鍵環節制定人才標準;結合院校專業設置開發中、高、本、碩貫通的人才培養方案;組織產業專家、教授學者編寫和制作了理論與實操相結合的教材以及網絡課程;輔導和支撐院校開設相關專,專業組織行業專家授課,為學生和從業者提供技能認證,無縫對接實習就業;在產業集群地區,聯合地方政府企業、研究機構與院校共建實訓基地和技術創新中心。聯盟秉承融合育人、協同創新的理念,推動人才鏈與研發鏈和產業鏈的緊密耦合,探索和實踐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產教融合人才發展模式,有力的支撐了我國第三代半導體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聯盟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獲企業和院校高度認可
據了解,過去十年間,聯盟在廣東、福建、江蘇三個產業聚集的區域建立了3個實訓基地;依托院校、龍頭企業、地方行業組織在全國建立了15 個人才培養基地;與近百所本科及職業院校建立合作關系。累計為產業培養和輸送各級、各類人才超過10萬人,極大地緩解了企業人才緊缺問題,有力的支撐了產業快速發展。
其中,并于2011年啟動了行業第一個光電半導體封裝工程師行校訂單人才培養項目。課程設置、實訓安排、課程教材及培訓師資統一由聯盟組織安排,培訓結束后組織雙選會,對接企業用人需求。共有40名來自該校機械工程學院微電子制造專業的學生參加了為期三個月的“理論+實操”培訓。培訓結束后超過90%的學員通過了當年的半導體照明封裝初級工程師認證,所有學員均被聯盟成員企業錄用。據跟蹤統計,至今該班仍有超過60%的學員在半導體光電領域從事研發、生產、管理等工作,大部分已經成為企業骨干,個別學員進入公司的高管層。行校訂單人才培養項目的模式得到了企業和學校的高度認可。
此外,半導體產業的特點決定了其專業技術人員和生產人員需要掌握相關工藝技術和設備操作、維護技能。只停留在理論學習是遠遠無法勝任相關技術崗位工作的。然而,學校沒有經驗和能力建設并運用這樣的實訓平臺,企業也無法提供實際生產線用以學生培養。此外,半導體上游芯片生產線的建設和運用維護成本也是院校無法承擔的巨額開支。
為解決這一矛盾,聯盟組織職教集團骨干企業和院校商討確定以產業鏈中游封裝測試環節為切入點建設實訓實驗室和實訓車間。其中,東莞理工學校作為聯盟半導體人才培養基地之一,建設生產型實訓基地加強學生實操能力,承擔聯盟產教融合模式、培養模式的試點任務。聯盟深度參與了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師資培養工作,其中包括院校半導體照明類專業建設、示范校專業建設、師資隊伍建設與培養以及行校訂單人才培養等工作。
基于廣東實訓平臺的成功經驗,聯盟將這一模式復制到江蘇、福建等產業集群。分別依托常州半導體照明應用技術研究院、福建信息職業技術學院以及廈門集美職業技術學校建設了公共實訓平臺。2017年,聯盟作為首批國家科技服務業試點項目建設承擔單位,將實訓平臺作為人才培養工作的重點建設任務,給與了相關實訓基地建設單位專項科技服務業試點經費支持。
未來聯盟將以產業人才需求為牽引,廣泛聯合第三代半導體行業科研院所、龍頭企業、相關院校、地方行業組織搭建產教科融合平臺,整合教育培訓機構構建產業人才生態圈;立足產業需求,產教科融合制定產業導向的人才培養標準、方案,建設公共實訓基地、產業學院,聯合產業人才生態伙伴為產業培養各層次、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搭建人才培養的生態體系和公共服務平臺,解決我國第三代半導體產業“卡脖子”問題,助力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文/ 半導體產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