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吉利汽車發布了2021年全年財報。其中既談到了此前的銷量目標、加速發展新能源的計劃,也不出意外地提到了全球缺芯給銷售表現和盈利能力帶來的持續性壓力,還有關于出海、技術能力與轉化收入這些拓展性因素。
這是一份信息量很足的年報,不僅關于吉利,也關系到汽車行業。吉利汽車目前的股價只有去年初的三分之一左右,它透露的戰略,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這家龍頭車企未來的表現。
品牌布局顯成效,加強自研應對供應鏈風險
2021年,吉利汽車實現收入1016億元,同比增長10.3%,自2018年之后再次回歸千億車企序列。不過,吉利汽車2021年的凈利潤為43.5億元,同比去年下滑21.9%。
拆開來看,增收不增利的原因較為簡單,也就是去年全球汽車產業鏈共同的痛點:缺芯,尤其是車用MCU,而吉利汽車也在年報業績會上證實了這一觀點。實際上,吉利汽車年報顯示,其毛利率較去年提升了一個百分點,來到17.13%,連續三年上升。但在綜合供應鏈成本上升的情況下很難直接反饋給利潤表現。這和吉利汽車自身的策略也有關系,畢竟它的單車凈利率在2018年后一路走低,目前僅有4.8%。
值得關注的是,2022年,供應端的壓力并不會快速消除。對吉利汽車利潤的制約因素,一是缺芯沒有減弱跡象,二季度開始才會好轉;二是極氪發展初期經營成本或較高,收益有限。
吉利汽車CEO淦家閱表示,未來會繼續加強部署自研芯片,多方案、多路線應對缺芯。這條路線在去年被比亞迪驗證了效果:去年自主品牌三杰中,長城汽車和吉利汽車都被芯片影響,但比亞迪靠芯片自給吃飽,防止了因供應鏈跌倒。
芯片研發道阻且長,吉利汽車目前的希望還在產品矩陣上,包括毛利率的增長表現,都是吉利汽車家族的功勞。2021年,吉利汽車全年實現銷量1328029輛,連續五年坐穩中國乘用車銷量冠軍的位置。轎車+SUV、燃油+新能源、性能+節能的全面組合,尤其是對高端產品線的沖擊,是吉利汽車的底氣。
去年,吉利汽車的單車均價增長了9%,來到7.9萬元,10萬元以下產品占總產品序列比例大降30%,而10萬-15萬和15萬元以上的比例分別提升了19%和11%。新推出的“中國星”系列在高端市場給吉利打開了新的產品周期,以15萬左右的官方指導價實現超20萬輛的年度銷量。領克以年銷22萬輛、平均加權售價16.5萬元,站穩了主流區間。


(圖源:吉利汽車業績演示材料)
如果不是因為市場局勢的暗流涌動,吉利汽車原本可以繼續安穩地沖擊自己的目標。去年吉利汽車的銷量同比漲幅是0.5%,而長城汽車和比亞迪分別是15%和73.3%。乘聯會3月23日下午發布了前一周的乘用車市場數據,銷售指標多維度大跌,零售量同比下降29%。綜合前幾周計算,3月的乘用車銷量很可能只有百萬出頭,而2月還有124萬輛。生產靜止、消費暫停,乘用車市場降溫如變臉。
大盤降速原因很多,比如高油價、疫情。關鍵在于,燃油車和新能源完全呈現此消彼長的態勢,2月的新能源車零售滲透率達到21.8%,市場預估3月有望超過30%。吉利僅僅依靠燃油車,一個處于下降通道的產品線,能保地位,但不能保增長。
從各大車企發布的2022年目標來看,吉利汽車的目標高達165萬輛,較2021年增速為24%,和自己比是跳躍,而和比亞迪64%、長城48%、奇瑞56%的目標增速比,卻是保守,差距就在于新能源。
從2021年10月“智能吉利2025”戰略發布時錨定電動化路線,到開年吉利汽車集團CEO淦家閱在新春寄語中的再次強調,再到業績會上明確2022年在純電、超級電混、醇電混動、換電等賽道上全面發力,吉利汽車這頭大象,轉身的動作不可謂不小。
解局關鍵已明,考驗吉利汽車戰略定力和執行力的時候到了。
混動與純電二分新能源,智能吉利2025持續落地
吉利新能源和電氣化2021年累計銷量僅有10萬輛,比亞迪依靠刀片電池和DMi混動新技術加持賣了超過60萬輛新能源車,同是傳統車企的長城,銷量也有14萬輛,造車新勢力更是月月不停地換座次。
吉利汽車的追趕從產品布局開始,它去年在“智能吉利2025——吉利龍灣技術薈暨全球動力科技品牌發布”(以下簡稱“發布會”)活動上宣布,將在5年內推出超過25款全新智能新能源產品,包括純電動、插電混動、油電混動等。
和外界觀察新勢力的角度不同,傳統車企的轉型競爭中,混動的重要性絕不遜于純電。吉利汽車去年在發布會上推出了雷神動力品牌,其中雷神智擎Hi·X混動系統被吉利汽車寄予厚望,它需要用自己的技術能力和產品體驗,去追平自己和對手的時間差——在吉利汽車發布雷神動力的前一年內,長城檸檬混動DHT技術、比亞迪布DM-i超級混動奇瑞鯤鵬動力已經推出了自己的布局。
參數上,雷神智擎Hi·X完全有能力和比亞迪DM-i貼身近戰:雷神智擎Hi·X動力NEDC油耗為3.6L/100km,比亞迪最低3.8L/100km。熱效率上,兩者分別為43.32%和43%。變速器質量上,吉利DHT Pro為120kg,比亞迪的超級混動變速器是150kg。
但比亞迪的產品領先卻有較大的現實優勢,2021年全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達59.37萬輛,DM插電混動車型以27.29萬輛占據約45.96%份額。2022年,吉利計劃將8款以上雷神Hi·X油電混動和超級電混產品投放市場,混動領域堪稱“神仙打架”。

(圖源:吉利汽車業績演示材料)
作為對比,純電的疑云并不多。幾何汽車的增長成效顯著,極氪依然還需要投入。值得慶幸的是,新能源對吉利的帶動作用不遜于高端燃油車型,極氪001四個月交付共12,453輛,平均訂單單價33.5萬人民幣,對提高總體毛利率有積極作用。2022年,極氪要交付7萬輛,在供應鏈繼續承壓的同時,也留下了增強盈利能力的希望。
而和新能源關聯緊密的研發方面,吉利正在給出一張值得期待的藍圖。2021年,吉利汽車技術授權和研發服務實現45億元收入,較2020年同比增長245%,這是一個新的利潤增長點。
2021年,吉利汽車研發投入總計55億元,同比增長16.1%。吉利汽車在發布會上提出的“九大龍灣行動”之首,就是五年投入1500億元研發費用,假設技術和知識產權輸出能力繼續走強,吉利的正循環將大大加速。畢竟,它是“全球唯一具備衛星通訊和定位、高精地圖和導航、汽車芯片到軟硬件全棧自研的汽車企業”。
這種愿景最后落在吉利的控股的多維布局之上,多品牌、全球化、對外投資,吉利的價值評估,很可能要回到外界怎么解讀吉利汽車的屬性之上。
行業白銀時代,吉利多維掘金?
如果繼續從整車方面看,吉利汽車的全球化進步趨勢明顯。2021年,吉利汽車累計向海外地區市場銷售11.5萬輛,同比增長58.2%,這種趨勢已經延續到今年。產品更不必說,自有的幾大主力,和梅賽德斯-奔馳合資的首款Smart產品,以及對外引進的技術進行產品迭代,吉利汽車都沒落下。

(圖源:吉利汽車業績演示材料)
但是,吉利控股董事長李書福說:“要開放包容,合縱連橫,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擴大生態圈新朋友。”這樣,吉利就不能只在汽車領域“歲月靜好”。
吉利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新動作,比如手機方面李書福創辦湖北星紀時代、與魅族的收購傳聞,以及網約車、換電、芯片等賽道的布局。這可以視為吉利此前資本布局的一種延續,同時也是對電動化、智能化的追求。
比起怎么做,更重要的是為什么要這么做。毫無疑問,圍繞汽車相關產業鏈多元化的一系列要素已經展現在吉利的對外信息中,比如海量研發投入,各領域的技術成果,子品牌和新品牌,出行、換點等領域的投資等。但如果有更大的價值,那它們或許隱藏在那些尚未釋放足夠利好的布局中。
吉利汽車集團CEO淦家閱說,吉利汽車4.0時代的產品布局會陸續進入收獲期,公司前些年一直在打造的CMA、SPA及SEA浩瀚架構在近年將會得到充分體現,吉利汽車近年來圍繞智能化、電動化做的一系列科技生態圈布局,最終會反哺到消費市場。他認為這會形成吉利的技術護城河,奠定長期發展的基本盤。
吉利多元化的優勢在于,汽車產業鏈不會像手機等智能產品一樣被整合產業鏈迅速顛覆,即使是蘋果造車也至今未能成行。極氪的機械素質等細節體現了吉利汽車的行業積累深厚。依靠多元化,吉利汽車協同效應有望產生較好成效,短板則在于管理等方面的磨合。行業新能源東風尚未結束,黃金初期稱不上,白銀時代也有余。至少,吉利汽車在努力趕路。
結果如何,尚不可知。但今年2月,吉利汽車首次用表格形式把銷量公告明確劃分出幾何、領克、睿藍等品牌,和純電、插電混動等新能源類目,或許說明這家公司開始把最重要的價值杠桿放到了新的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讓外界更明確看到它們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