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儲是大數據產業發展的關鍵環節,是數據賴以存在和發揮效能的基礎平臺,是數字經濟中至關重要的數據基礎設施,不僅關乎企業數據的安全存放,也關乎數字經濟產業安全、國家安全。
全國人大代表、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信息存儲與光顯示功能實驗室主任馮丹認為,從應對全球數字經濟競爭和加快數字中國建設的戰略高度出發,盡快編制數據存儲產業發展規劃,盡早完善中國半導體閃存產業戰略布局,打造以半導體存儲芯片與介質產業、存儲硬件與軟件產業、存儲應用與服務產業為基本內容的半導體全閃存上、中、下游產業相互促進、協同發展的產業創新發展生態體系,為打造萬億級存儲產業夯實基礎。
為此,馮丹建議從多方面研究出臺促進中國半導體全閃存產業創新生態體系建設的政策措施:
一是在重點行業中率先實現存儲技術的技術創新和超前部署。加快推進中國信息技術應用創新進度,加速出臺金融等核心領域的存儲產品清單、認定測試標準和規范。
二是加快制定國外落后存儲設備的中國半導體全閃存技術產品替代工作方案,并將其納入地方的新基建和數字經濟發展規劃。
三是明確將中國全閃存儲技術創新生態建設納入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中。與此同時,在加大算力建設的同時,應該注意保持存力與算力的均衡協調,以保障中國數據中心建設的綠色、高效發展。
由于中國半導體存儲產業發展較晚,盡管下游產品企業已在存儲設備、存儲系統層面掌握了半導體全閃存的關鍵技術,但全閃存產業生態的支撐條件嚴重缺乏,當前尤其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快完善步伐:
一是加快發展中國技術創新的、以半導體全閃存技術為核心的下一代存儲技術標準體系。為此,要抓住全球存儲介質升級、存儲架構跨代演進窗口期,盡快完善中國自身的數據存儲、數據保護、安全評測等關鍵標準體系建設;同時,識別中國新型數據基礎設施產業核心技術環節,集中國內優勢技術力量,推動形成算、存、網融合的下一代存儲架構標準,并加快行業示范的應用推廣工作。
二是建立技術創新平臺,加大基礎性研發投入,為存儲產業提供創新技術源頭。建議建立產教融合協同創新中心,充分發揮一流高校、一流科研平臺立足技術前沿的優勢,結合產業需求,攻克“卡脖子”技術,產生引領企業發展的創新技術,通過平臺建設實現科技成果轉化無縫連接。加大高密度閃存、下一代非易失存儲器等新型半導體存儲的基礎性研發投入,抓住當前國際上存儲產業升級轉折期和發展機遇,提前部署,實現加速超車,引領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