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成立產業并購基金正成為熱門的投融資方式。同花順統計數據顯示,截至3月10日,年內共有81家上市公司設立產業并購基金,逾六成公司的投資領域瞄準半導體和新能源賽道。
2月9日,鴻富瀚發布公告稱,為更好地進行公司主營業務相關產業布局,以自有資金參與深圳市匯芯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發起設立的投資基金,投資射頻微波芯片與高頻模擬芯片。合伙企業初始規模為2862.10萬元,鴻富瀚認繳1060萬元,占合伙企業認繳出資總額約37%。
3月8日,協鑫集成發布公告稱,為更好地借助資本市場優勢和專業投資機構的投資管理能力,構建產業投資整合平臺,加大光伏產業鏈投資力度,更好助推公司光伏主業發展,成立總認繳資金規模為10億元的產業并購基金。該公司擬以自籌資金認繳1億元,占合伙企業總認繳額的10%。
“上市公司設立產業并購基金,一般采取兩種方式:一是以上市公司或實際控制人為主要出資人;二是以上市公司或實際控制人成立私募基金管理人,并向各合格投資者募集大多數出資總額。簡單而言,就是‘上市公司+PE’模式。”錦華基金總經理秦若涵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上市公司要選擇好合作的資方,由政府基金或行業龍頭成立的基金會靠譜些,但要求也較多。對于一些民間的中小型私募基金,上市公司要關注兩點:一是資金來源;二是資金能否按時到位。今年的情況還算比較理想。”招商證券一位保薦代表向記者透露。
今年2月份,鋰電池產業鏈4家龍頭公司云天化、恩捷股份、億緯鋰能、華友控股共同在玉溪市打造千億元級新能源電池全產業鏈集群,項目一期和二期承諾投資額共計517億元,引發資本市場高度關注。此外,還有不少上市公司跨界投資新能源或半導體等新科技領域。
“產業并購基金一般會通過幾家企業聯合設立并購基金的模式,這些合作企業之間往往有相同的利益訴求,比如增加供應商數量、提高供應穩定性、向產業鏈上游延伸等。”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表示,相比于再融資,產業并購基金注重長期投資。
“上市公司設立產業并購基金,主要是因為上市公司融資需求較大,需要借助PE的力量,通過產業資本運作,完成產業鏈上下游的整合,算是一種另類的再融資方式。”上述保薦代表表示。
秦若涵認為,“半導體和新能源產業鏈均具有賽道長、市場巨大的特點,又都是國家大力支持的產業,上市公司針對這些領域設立并購基金,對盤活存量資金、撬動社會資本、尋找未來并購標的和新的增長飛輪,都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