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小康集團創始人張興海將圍繞當前中國自主汽車產業發展熱點和難點提交多份建議,內容涉及車規級芯片供應、區域新能源汽車一體化發展、鼓勵支持年輕人爭當產業工人等。
張興海表示,全球新能源汽車賽道的快速發展帶動了創新型汽車企業的崛起,中國要重視特斯拉等的發展經驗,盡可能讓高新技術和核心零部件掌握在中國車企手里,通過資本支持研發投入等,把中國汽車企業做大做強。
多管齊下加快推動“芯片上車”
張興海認為,當前提高車規級芯片供給迫在眉睫,但汽車芯片“斷供”問題單純利用市場手段難以有效調節,需要發揮我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機制優勢,推動國產車規級芯片產業崛起。
張興海表示,國家層面已出臺一系列政策,工業和信息化部也在持續組織有關力量著力解決汽車芯片短缺問題,包括成立汽車芯片創新聯盟、搭建芯片供需交流平臺、編制芯片技術手冊、懲處芯片囤貨抬價行為等,取得了積極成效,但還無法徹底解決供需矛盾。
為此,張興海建議,從國家部委層面下設汽車芯片主管部門,制定汽車芯片產業發展頂層設計和配套措施。同時,協調資源、統籌管理汽車芯片的研發、制造及應用等,確保我國汽車芯片積極穩妥高效發展。
此外,積極引進國際領先汽車芯片制造企業來中國投資建廠,從政策、資金、配套等方面推動外資芯片產線建設項目快速落地,迅速形成車規級芯片生產和配套能力,以緩解當前汽車芯片短缺問題。
張興海還建議,鼓勵整車企業與芯片企業跨界攜手、聯合創新,積極推動研發創新、產業化創新、管理創新等;政府出臺研發補貼、稅收減免、金融貼息等政策,加快推動實現“芯片上車”。
推動川渝新能源汽車一體化發展
作為土生土長的重慶人,張興海表示,川渝兩地汽車產業資源稟賦各異。重慶整車及制造業實力雄厚,且具備包括發動機、變速器、制動系統等各大總成在內的完整供應體系;而四川在智能網聯汽車檢驗檢測平臺、信息安全、感知傳感器、芯片級導航定位模組、組合導航技術及軟件/算法等技術領域具有較大優勢,同時擁有高校和科研院所等豐富的智力和科技資源,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車急需的能源(電能、電池、氫能)方面,四川的優勢非常明顯。
根據兩地的資源稟賦,張興海建議,國家相關部門從川渝新能源汽車發展一盤棋的角度出發,從以能源為主的產業鏈一體化、核心技術研發一體化、應用場景一體化三個維度,推動川渝新能源汽車一體化發展,加強兩地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方面的全面合作,強鏈補鏈,優勢互補,在區域內形成優質且完整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做大做強川渝新能源汽車產業,產生1+1>2的效果。
引導吸引年輕人爭當產業工人
對于目前汽車制造業招工難問題,張興海表示,近年來,產業工人空心化現象愈加突出。與制造業勞動力流失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當前網絡直播等領域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就業,進城務工的年輕人寧愿去送外賣,也不愿意去工廠上班。
要解決制造業招工難、用工難問題,張興海建議,政府、社會、企業等各方面要共同努力,鼓勵和支持年輕人爭當產業工人。政府要予以方向性引導,不斷改善制造業就業環境,同時營造更佳的輿論環境,使全社會進一步關注、支持制造業,吸引、鼓勵更多人才和有志青年投身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同時,需要進一步加大就業支持力度,讓制造業崗位更具吸引力。
張興海還建議,相關部門要著力培養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緊缺型人才,逐步構建起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相適應、梯度發展的制造業人才培育體系,增強職業技能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強化重點群體就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精準開展“菜單式”培訓,鼓勵校企合作實現“訂單班式”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