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跟不上需求”已經成為芯片市場很長一段時間里的主旋律。近期,晶圓代工廠設備投資一直延續強勁表現,DRAM廠設備投資保持旺盛,再加上NAND Flash廠設備投資持續維持較高水準,芯片需求的不斷上漲引發了一陣火熱擴產潮,推動全球九大半導體設備廠商業績持續走強。
近日,日本半導體設備巨頭東京電子(TEL,Tokyo Electron Limited)發布了2021年10—12月合并財報并調升財測,營收和利潤均創下歷史新高。除了東京電子之外,在2021年10—2022年1月這段時間內,SCREEN控股、愛德萬、迪斯科、KLA、應用材料、Lam Research、ASML、泰瑞達等多家全球半導體設備廠商的利潤總數達到72億美元,較上年同期飆升五成,獲利連續9個季度出現增長。
全球市場景氣度不斷攀升
根據目前已有數據,業績和財測呈現上升態勢的全球半導體設備廠商不在少數,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的景氣度不斷攀升。
具體來看,東京電子、SCREEN控股、愛德萬、迪斯科、KLA、應用材料、Lam Research、ASML、泰瑞達這9家半導體廠商均實現同比利潤增長,利潤總數達到72億美元,較上年同期飆升五成。
這份良好的業績單證明,全球范圍內,半導體設備廠商已經迎來了利潤高速增長期。創道投資咨詢總經理步日欣向《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現階段,半導體產業的市場火爆程度超出了產業預期。特別是下游的產能建設對上游設備的需求大幅提升,推動了半導體設備廠商的業績大幅增長。
賽迪顧問集成電路研究中心高級咨詢顧問池憲念也向《中國電子報》記者表達了類似觀點。池憲念對記者說,2021年—2022年,全球半導體產能緊缺并引發了一輪擴產潮,這有力帶動了半導體設備市場的增長。基于此,各大半導體設備廠商在評估客戶最新的投資動向及業績動向后紛紛調整財測。
半導體設備市場火熱的背后,其實是各國想要贏下“芯片競賽”的強烈動機。芯謀研究高級分析師張彬磊向《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全球各國的芯片自主供應意識都在提升。目前,美國、歐洲、韓國、中國、新加坡等芯片制造大國紛紛出臺了支持半導體產業發展的政策,并且在芯片制造環節加大投入、積極擴產,全球由此進入了“芯片大戰”的熱戰期。
隨著各國芯片競賽的愈演愈烈,全球半導體設備廠商在營收和利潤方面有望繼續刷新歷史紀錄。張彬磊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說,預計2022年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仍將呈現供不應求的情況。半導體設備的交期普遍需要1~2年,在這段時間內,全球半導體設備公司的業績還將提升。預計2022年全球半導體整體市場規模將達到1200億美元(2021年的市場規模約為1000億美元),增長幅度將超過20%。
日本廠商獲利增幅位居前列
據了解,在利潤飆升的這9家半導體設備廠商中,日本廠商獲得利潤的增幅最猛,獲利增幅位居前四位,在利潤增長率方面超過海外企業。
其中,東京電子2021年10—12月的凈利潤為1100億日元,增至上年同期的2.4倍。2021財年(截至2022年3月)的合并凈利潤預期也同比增加71%,增至4160億日元,與此前預期相比提高160億日元,創下歷史新高。日本SCREEN控股和愛德萬的利潤增長率也超過兩倍。
對市場形勢的準確預判,是日本半導體廠商在近期收獲較大經濟效益、實現營業收入和利潤“雙增長”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市場需求短期內增長的情況下,各設備企業需要應對因市場擴大而快速增加的訂單。日本半導體設備廠商選擇的做法是,通過第一時間確保零部件供應來順利推進半導體設備的生產和供貨。
“由于與供應商針對未來的生產計劃密切展開合作,公司將采購風險控制在最小限度。”東京電子總經理笹川謙表示。
而從零部件廠商的角度來看,當前一些零部件廠商正在向東京電子等半導體設備廠商供應真空設備易損耗零部件。零部件廠商經營者表示,目前廠商正在根據1~2年后的生產計劃增加工廠設備投資等措施,以應對2022年的需求增加。
在細分領域優勢明顯
確保零部件供應是日本半導體設備廠商應對此次暴漲市場需求的一大“秘訣”,但這些廠商利潤增長之勢如此明顯的原因遠不止這一點。
現階段,日本在全球半導體設備領域占據了很大的話語權,在半導體設備市場中舉足輕重。池憲念向《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在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50%的半導體設備種類當中,日本的半導體設備有10種之多。在多個品種的半導體設備領域,日本的設備企業幾乎處于壟斷地位,這也使得這些廠商在半導體設備領域掌握一定的定價權和市場優勢。因此,在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旺盛的情況下,日本半導體廠商利潤增長會較為明顯。
日本半導體設備廠商在細分領域的優勢明顯。張彬磊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談道,日本在裝備、材料領域依然擁有較大的市場份額和明顯優勢的細分賽道。比如,存儲、成熟工藝、面板、封裝、測試、切割設備領域都是日本設備企業具備優勢的賽道。
值得一提的是,成熟制程產能是當前半導體市場中的“香餑餑”,而生產成熟制程芯片產品所用的設備也多由日本設備廠商來生產。
“本輪全球性產能擴張,邏輯工藝和存儲工藝等成熟產能的缺口規模更大,封裝和測試的產能也需要相對增加。”張彬磊向《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邏輯工藝和存儲工藝等領域具有通線周期短、無需過多研發和起量更快的特點。針對成熟產能使用到的設備,日本半導體設備廠商儲備較多。
此外,價格優勢或許也是日本半導體設備廠商搶占市場機遇的一大原因。張彬磊告訴記者,目前,應用材料、KLA、Lam Research和ASML等廠商在各自優勢領域存在壟斷情況,它們的半導體設備售價非常昂貴。相比之下,日本廠商在設備售價方面或許占據更多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