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半導體龍頭制造商英飛凌周四(2月17日)宣布,將投資超20億歐元(約合144億元人民幣)提高在第三代半導體(碳化硅SiC和氮化鎵GaN)領域的制造能力。
英飛凌表示,將在位于馬來西亞居林的工廠建造第三個廠區,以大幅增加產能,一旦完工,新工廠將產生20億歐元的額外年收入,為當地帶來900個工作崗位。新廠區主要涉及外延工藝和晶圓切割等關鍵工藝,將于6月開始施工,預計第一批晶圓將于2024年下半年下線。
20億歐元的投資額是個什么概念?英飛凌此前透露,其2022財年的投資將大幅提升至24億歐元。如今超八成子彈被用在了第三代半導體投資上,這意味著,英飛凌正集中火力,向第三代半導體產業的縱深處進發。英飛凌還將持續為其第三代半導體業務注資。它透露,將在未來幾年把奧地利菲拉赫的6英寸、8英寸硅基半導體生產線改造為第三代半導體生產線。
目前,英飛凌已向三千多家客戶提供SiC產品,重點應用于工業電源、光伏、交通、驅動、汽車和電動汽車充電領域。其目標是,到本世紀中期(2025年左右),其碳化硅材質的功率半導體產品為其帶來1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3億元)的收入。
去年年中,英飛凌大中華區電源與感測系統事業部協理陳志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英飛凌預期三至五年后有機會把碳化硅、氮化鎵的成本降到跟硅基元件相仿的程度。之所以敢于不斷加碼第三代半導體,源自英飛凌對新能源行業的高度看好, “技術創新和綠電的普及是減少碳排放的關鍵,全球對可再生能源的重視和汽車電動化將成為功率半導體行業的主要驅動力。”英飛凌首席運營官Jochen Hanebeck表示。
回顧英飛凌上一個財年(2020年10月-2021年9月)的業績:全年營收110.6億歐元,刷新歷史紀錄,同比增長18.7%;第四季度營收31.6億歐元,同比增速20%。展望2022財年,公司預計全年營收130億歐元,上下浮動5億歐元。英飛凌還透露,截至2021年12月底,公司已經積壓的訂單總價值已高達310億歐元,是2022年收入指導(130億歐元)的2倍有余。這310億訂單中,預計80%會在2022年交付,2022年全年產能依然呈現供不應求的態勢,尤其汽車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