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十四五”時期豐臺區高精尖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印發,規劃從構建高精尖產業新體系、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實施六大重點任務等方面,助力將高精尖產業打造成為全區產業發展新引擎。到2025年,高精尖產業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0%,全區高精尖產業人均收入達到200萬元/人,高技術制造業總產值占工業比重達到40%。

豐臺區發展高精尖產業已經形成良好基礎,2020年全區擁有高精尖法人單位559家,實現營業收入1304億元,同比增長22.4個百分點,高出全區經濟增速22.1個百分點;形成了軌道交通、航空航天兩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保有量超過1600家,科創板首批上市企業數量并列全市第一。
在此發展背景下,《規劃》提出,到2025年,豐臺區高精尖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將達到30%以上,培育形成5-10家獨角獸及潛在獨角獸、25-30家單項冠軍和專精特新“小巨人”等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群體,打造引領首都南部地區發展新的增長極。
“十四五”時期,豐臺區將大力培育科技領域發展優勢,提升科技產業創新力,構建“2231”高精尖產業結構,即做強軌道交通、航空航天兩大主導產業“雙輪驅動”,壯大科技服務業、新一代信息技術兩大潛力產業創新賦能,培育智能制造、醫藥健康、新材料等三個新興產業,積極布局一批未來前沿產業,將高精尖產業打造成為全區產業發展新引擎,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其中,軌道交通重點發展列車通信和控制系統等關鍵部件、整車集成、運營維護、工程裝備等高附加值環節,力爭到2025年實現總收入3500億元;航空航天加快推動衛星互聯網、衛星應用與服務、商業火箭和商業航天、無人機與臨近空間飛行器等創新發展,到2025年實現總收入1500億元;科技服務業積極培育金融科技(數字金融)、創新創業孵化、工程技術服務、新型研發服務、檢驗檢測認證服務等業態,完善科技服務產業生態;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快數字賦能,發展數字創意產業、軟件信息服務業、人工智能、區塊鏈、電子信息關鍵部件;智能制造聚焦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工業互聯網、智能數控裝備及機器人等細分領域,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智能制造創新區;醫藥健康著力提高生物醫藥、高端醫療器械創新策源能力,積極布局培育智慧醫療、數字醫療等健康新模式新業態;新材料重點攻克“卡脖子”關鍵技術,發展新能源材料、先進磁性材料、高性能復合材料和先進前沿材料。此外,豐臺區還將前瞻布局量子信息、碳減排與碳中和、數字孿生等一批未來產業。
其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方面,把握信息技術融合發展趨勢特征,突出區域特色,發揮數據應用與服務領域的優勢,推動技術原始創新與跨界融合,聚焦數字創意、應用軟件等領域錯位發展,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數字賦能。力爭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實現總收入850億元(含軟件和信息服務業)。
電子信息關鍵部件方面,聚焦光電子等細分領域,以滿足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提升多層瓷介電容器等元器件可靠性和單品性能,做強高性能光纖耦合半導體激光器、疊陣半導體激光器以及光纖激光器、光纖耦合器等龍頭產品,支持光電器件、弱光探測器等新型光器件產業化。積極開展硅基光電子、混合光電子、微波光電子等前沿技術和器件研發,突破發展類腦芯片、石墨烯存儲等新原理組件。
航空航天方面,圍繞航天發動機等核心技術開展攻關,力爭補齊航空航天專用芯片等關鍵部件短板,鼓勵研制調制解調器、集成式天線、基帶芯片等衛星互聯網地面基站及終端設備;支持北斗芯片、模塊、終端等產品研發以及北斗衛星應用綜合管理平臺建設,協同北斗精準時空技術能力開放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