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委員會日前公布了《芯片法案》,將投入超過430億歐元公共和私有資金,用于支持芯片生產、試點項目和初創企業。分析師認為上述法案可能會使德國、法國和意大利等大國受益。
據《路透社》報道,這場補貼競賽可能會使天平向資源更大的國家傾斜。Gartner芯片分析師Alan Priestley表示:“我不知道該如何避免此類情況的發生,因為這正是野獸的本性,就像在美國一樣,各州會提供不同的補貼,讓公司在特定的州內進行建設。”
據了解,歐洲芯片制造業占全球產能的比例已從2000年的24%降至目前的8%,半導體設備廠商 ASML曾警告稱,如果不采取行動,這一比例可能會降至4%。美國半導體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美國公司目前在芯片行業擁有47%的市場份額,其次是亞洲,歐洲則遠居第三。
該報道指出,目前的歐洲芯片立法通過提供更深層次的補貼和國家支持來幫助解決這個問題,以便到 2030年搶占全球產能的20%。
分析師表示,雖然補貼是一個主要因素,但在設立工廠之前,人才、土地和研究機構的可用性也會受到考慮。此前,歐洲共同利益項目 (IPCEI)為德國、法國和意大利建立微電子領域的能力提供了國家援助,資金預算為20億歐元。
以英特爾為例,該公司一直計劃未來10年在歐洲投資多達950億美元,一直在德國、法國和意大利等大國物色地點,而這正是小國所擔心的,他們懷疑英特爾這類大公司不會選擇小國進行投資。